•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云冷杉过伐林主要树种结构特征分析

曾祥谓 玉宝 乌吉斯古楞 红玉 达楞巴雅尔 杨浩

引用本文:
Citation:

云冷杉过伐林主要树种结构特征分析

  • 基金项目: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3A080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22B0204)

  • 中图分类号: S791.18

Analysis of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Main Tree Species in Spruce-Fir Overcutting Forest

  • CLC number: S791.18

  • 摘要: 选择长白山针阔比9:1、8:2、7:3的云冷杉过伐混交林,探讨直径结构、空间格局、蓄积生长、林下更新以及植物多样性等林分结构问题,为恢复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提出结构调整思路。研究表明:由于过去以不合理的非经营性采伐,红松成主要择伐对象,红松不同年份各径阶株数变化幅度较大,直径18 cm开始出现缺损株数现象,缺乏中、大径组株数,导致母树数量、结实量和种源减少,造成在主要树种中红松更新最差的问题,不利于林分正向演替。不同针阔比混交林空间格局与其主要树种空间格局并非完全一致,在同一林分不同树种间存在差异。针阔比9:1、8:2、7:3的混交林空间格局分别为随机分布、聚集分布和均匀分布。其中,红松分布格局主要呈聚集分布。因此,恢复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以红松和珍贵阔叶树种作为目标树种,采取目标树培育方法,伐除影响其更新和生长的林木,而将云冷杉和一般阔叶树作为伴生树种,逐渐减少云冷杉的优势,最终逐渐恢复成红松阔叶混交林;对针阔比8:2和7:3混交林红松分布格局,采取人工补植、间伐等措施,结合天然更新,向随机分布进行调整;采取人工补植、清理母树周围枯枝落叶层等措施人工辅助红松天然更新。
  • [1] 亢新刚,赵俊卉,刘 燕.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过伐林优化结构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08(3):57-62

    [2] 叶 林,李巍巍,马景财.小兴安岭过伐天然林结构特点及经营策略[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10):114-116

    [3]

    Denslow J S, Guzman G S. Variation in stand structure, light and seedling abundance across a tropical moist forest chronosequence, Panama[J]. Journal of Vegetation Science, 2000,11:201-212
    [4]

    Nicotra A B, Chazdon R L, Lriatre V B.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light and woody seedling regeneration in tropical wet forest[J].Ecology, 1999,80:1908-1926
    [5]

    David R L, Lawrence C B. An analysis of structure of tree seedling populations on a Lahar [J].Landscape Ecology, 1998,13:307-322
    [6] 聂道平,王 兵,沈国舫,等.油松-白桦混交林种间关系研究[J].林业科学,1997,33(5):394-402

    [7]

    Buongiorno J, Dahir S, Lu H, et al. Tree size diversity and economic returns in uneven aged forest stand[J].For Sci, 1994,40(1):83-103
    [8]

    Lahde E, Laiho O, Norokorpi Y. Diversity-oriented silviculture in the Boreal Zone of Europe[J].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 1999,118:223-243
    [9] 毛 磊,王冬梅,杨晓晖,等.樟子松幼树在不同林分结构中的空间分布及其更新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0(6):71-77

    [10] 王艳洁,郑小贤.金沟岭林场云冷杉过伐林林分直径结构的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08(6):71-74

    [11] 王 飞,代力民,邵国凡,等.非线性状态方程模拟异龄林径阶动态-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为例[J].生态学杂志,2004,23(5):101-105

    [12] 曲智林,曲 松,唐 翠.基于矩阵模型的森林动态模拟与经营[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35(6):28-30

    [13] 亢新刚,胡文力,董景林,等.过伐林区检查法经营针阔混交林林分结构动态[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25(6):1-5

    [14] 武纪成,张会儒,陈新美.金沟岭林场天然混交林空间结构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23(5):178-181

    [15] 乌吉斯古楞,王俊峰,郑小贤,等.金沟岭林场过伐林更新幼苗空间结构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29(4):21-25

    [16] 韩景军,肖文发,罗菊春.不同采伐方式对云冷杉林更新与生境的影响[J].林业科学,2000,36(专刊):90-96

    [17] 李婷婷,王俊峰,郑小贤.金沟岭林场主要森林类型林分更新比较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09(3):81-84

    [18] 雷相东,张会儒,李冬兰,等.东北过伐林区四种森林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比较研究[J].生态学杂志, 2003,22(5):47-50

    [19] 马克平.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Ⅰα多样性的测度方法(上)[J].生物多样性,1994,2(3):162-168

    [20] 马克平,刘玉明.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Ⅰα多样性的测度方法(下)[J].生物多样性,1994,2(4):231-239

    [21] 马克平,刘灿然,于顺利,等.北京东灵山地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Ⅲ.几种类型森林群落的种-多度关系研究[J].生态学报,1997,17(6):573-583

    [22] 王贵霞,李传荣,许景伟,等.温带森林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比较评述[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21(4):486-491

    [23] 惠刚盈, Klaus von Gadow, Matthias Albert. 角尺度——一个描述林木个体分布格局的结构参数[J].林业科学, 1999, 35(1):37-42

    [24] 惠刚盈,K.v.Gadow, 胡艳波,等.林木分布格局类型的角尺度均值分析方法[J].生态学报,2004,24(6):1225-1229

    [25] 惠刚盈,Klaus von Gadow, 胡艳波,等.结构化森林经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26] 符婵娟,刘艳红,赵本元.神农架巴山冷杉群落更新特点及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09,29(8):4179-4186

  • [1] 陈科屹张会儒雷相东娄明华卢军 . 云冷杉过伐林垂直结构特征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7, 30(3): 450-459.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3.013
    [2] 姚甲宝曾平生袁小平吴建国楚秀丽周志春 . 间伐强度对木荷-萌芽杉木中龄混交林生长和林分结构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7, 30(3): 511-517.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3.021
    [3] 陈科屹张会儒雷相东娄明华王全军毛建国 . 基于目标树经营的抚育采伐对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空间结构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7, 30(5): 718-726.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5.003
    [4] 何贵平陈益泰胡炳堂封剑文刘化桐蔡宏明 . 杉木与马褂木、檫树混交林及其纯林生物量和土壤肥力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5): 540-547.
    [5] 韩恩贤韩刚薄颖生 . 黄土高原沟壑区油松侧柏与沙棘混交的人工林的水文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6): 761-766.
    [6] 周超凡冯林艳何潇张会儒雷相东卢军张晓红王卓晖 . 目标树经营对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单木生长的影响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22, 35(2): 19-27.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2.02.003
    [7] 玉宝张秋良王立明 . 兴安落叶松过伐林枯立木分布格局特征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1): 81-87.
    [8] 曹永慧陈存及李生 . 间伐对杉莲混交林中乳源木莲树冠结构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5): 646-653.
    [9] 陈双林萧江华邹跃国 . 勃氏甜龙竹笋苗兼用林林分结构优化模式初步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6): 677-683.
    [10] 玉 宝乌吉斯古楞王百田王立明达布希拉图 .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不同林分结构林木水平分布格局特征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1): 83-88.
    [11] 张瑛徐庆高德强隋明浈张蓓蓓任冉冉左海军汪思龙 . 湖南会同不同林分类型杉木人工林凋落物水文效应. 林业科学研究, 2021, 34(6): 81-89.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1.06.010
    [12] 曹恭祥王彦辉熊伟于澎涛杜敏孙浩李振华王云霓 . 基于土壤水分承载力的林分密度计算与调控——以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例. 林业科学研究, 2014, 27(2): 133-141.
    [13] 郭文福蔡道雄贾宏炎温恒辉 . 马尾松与红椎等3种阔叶树种营造混交林的生长效果.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6): 839-845.
    [14] 徐小牛李宏开 . 杉木、黄山松人工混交林的生长特性. 林业科学研究, 1996, 9(3): 278-283.
    [15] 杨玉盛蔡丽平陈光水何宗明陈银秀 .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群落细根N、P养分现存量动态变化.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5): 575-581.
    [16] 叶功富 . 滨海沙地湿地松与木麻黄混交林构建和调控技术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4): 463-468.
    [17] 吴丽云曹帮华黄彦新邵伟解文科李涛 . 滨海盐碱地刺槐臭椿混交林土壤酶活性季节动态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6): 889-894.
    [18] . 云南松与华山松人工混交林针叶光合速率对光及CO2浓度的响应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09, 22(1): -.
    [19] 李生陈存及 . 混交林分中乳源木莲冠层特性与生长的通径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3): 310-314.
    [20] 李永亮鞠洪波张怀清蒋娴刘海覃阳平 . 基于WF的杉木人工林交互式疏伐可视化模拟技术. 林业科学研究, 2014, 27(3): 329-334.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045
  • HTML全文浏览量:  260
  • PDF下载量:  124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4-01-08

云冷杉过伐林主要树种结构特征分析

  • 1. 中国林学会, 北京 100091
  • 2. 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 北京 102600
  • 3. 中林天合森林认证中心, 北京 100714
  • 4.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北京 100714
  • 5. 内蒙古乌审旗林业局, 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300
  • 6.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十三陵林场, 北京 102200
基金项目: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3A080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22B0204)

摘要: 选择长白山针阔比9:1、8:2、7:3的云冷杉过伐混交林,探讨直径结构、空间格局、蓄积生长、林下更新以及植物多样性等林分结构问题,为恢复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提出结构调整思路。研究表明:由于过去以不合理的非经营性采伐,红松成主要择伐对象,红松不同年份各径阶株数变化幅度较大,直径18 cm开始出现缺损株数现象,缺乏中、大径组株数,导致母树数量、结实量和种源减少,造成在主要树种中红松更新最差的问题,不利于林分正向演替。不同针阔比混交林空间格局与其主要树种空间格局并非完全一致,在同一林分不同树种间存在差异。针阔比9:1、8:2、7:3的混交林空间格局分别为随机分布、聚集分布和均匀分布。其中,红松分布格局主要呈聚集分布。因此,恢复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以红松和珍贵阔叶树种作为目标树种,采取目标树培育方法,伐除影响其更新和生长的林木,而将云冷杉和一般阔叶树作为伴生树种,逐渐减少云冷杉的优势,最终逐渐恢复成红松阔叶混交林;对针阔比8:2和7:3混交林红松分布格局,采取人工补植、间伐等措施,结合天然更新,向随机分布进行调整;采取人工补植、清理母树周围枯枝落叶层等措施人工辅助红松天然更新。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26)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