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晋西黄土区典型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特征

武晓莉 吕相海 李国会 张友焱 党宏忠 周泽福

引用本文:
Citation:

晋西黄土区典型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特征

  • 基金项目: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农田水土保持生物防护关键技术研究”(2011BAD31B02)

  • 中图分类号: S714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oil Moisture Characteristics Under Typical Vegetation Types in Loess Area of West Shanxi

  • CLC number: S714

  • 摘要: 在晋西黄土区,研究了荒草地、锦鸡儿灌木林地和刺槐乔木林地3种典型植被不同土层的土壤密度、含水量、贮水能力和入渗性能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显示:3种植被类型都能有效减小表层(0~20 cm)土壤密度; 3种植被类型表层(0~20 cm)的土壤滞留贮水量较大,锦鸡儿林地(198.80 t·m-3)>刺槐林地(166.10 t·m-3)>荒草地(87.37 t·m-3),20~40 cm土层的土壤滞留贮水量也是锦鸡儿林地(127.30 t·m-3)>刺槐林地(55.60 t·m-3)>荒草地(47.30 t·m-3),表明在3种植被类型中,锦鸡儿林地对晋西黄土丘陵区土壤水分的涵养作用最强;锦鸡儿林地的土壤稳渗速率最大,为1.80 mm·min-1,刺槐林地次之,为1.46 mm·min-1,荒草地依然最小,且锦鸡儿林地土壤的均渗速率最大,为4.81 mm·min-1,其次是刺槐林地,为4.51 mm·min-1,荒草地最小。土壤密度与滞留贮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土壤初渗速率和均渗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稳渗速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非毛管孔隙度与稳渗速率和均渗速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 Kostiakov模型和Horton模型对晋西黄土区3种植被类型土壤入渗过程模拟的拟合系数高达0.97和0.95,明显优于Philip模型(0.43)。
  • [1] 侯军岐,张社梅.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效果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02,22(6):29-31

    [2] 孙 霞,尹林克,孟 林,等.退耕还林还草研究之进展[J].干旱区地理,2004,27(2):221-224

    [3] 古丽努尔·沙布尔哈孜,尹林克,热合水都拉·阿地拉.塔里木河中下游退耕还林还草综合生态效益评价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4,18(5):80-83

    [4] 米文宝,刘小鹏,王亚娟.宁夏南部山区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发展的初步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1):91-94

    [5] 张建军,朱金兆,魏天兴.晋西黄土区坡面水土保持林地产流产沙的观测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6,18(3):14-20

    [6] 杨文文,张学培,王洪英.晋西黄土区刺槐蒸腾、光合与水分利用的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6,13(1):72-75

    [7] 马雯静,毕华兴,云 雷,等.晋西黄土区林草复合界面土壤水分养分分布规律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9,16(5):78-82

    [8] 云 雷,毕华兴,马雯静,等.晋西黄土区林草复合系统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边界效应[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3(2):37-42

    [9] 王 鹏,张建军.晋西黄土区封禁流域植被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变化[J].生态环境学报,2009,18(1):242-248

    [10] 隋旭红,张建军,文万荣.晋西黄土区刺槐和油松树干液流比较的分析[J].生态学报,2011,31(16):4791-4798

    [11] 王翠萍,廖超英,孙长忠,等.黄土地表生物结皮对土壤贮水性能及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27(4):54-59,64

    [12] 于志民,余新晓.水源涵养林效益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45-55

    [13] 张治国,张云龙,刘徐师,等.林业生态工程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63-65

    [14] 刘 霞,张光灿,李雪蕾,等.小流域生态修复过程中不同森林植被土壤入渗与贮水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04,18(6):1-5

    [15] 郑江坤,魏天兴,陈致富.陕北生态退耕区植被群落土壤贮水量与入渗特性[J].水土保持研究,2010,17(4):162-165

    [16] 霍小鹏,李贤伟,张 健,等.川西亚高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贮水与入渗性能试验[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9,7(6):74-79

    [17]

    Helalia A M. The relation between soil infiltration and effective porosity indifferent soils[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1993,24:39-47
    [18] 席彩云,余新晓,徐 娟,等.北京密云山区典型林地土壤入渗特性[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31(5):42-47

  • [1] 江磊秦富仓曾令建赵琦宋秀敏王立宇史芮嘉 . 内蒙古黄土丘陵区4种柠条林土壤水分入渗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22, 35(5): 89-96.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2.005.010
    [2] 杨朝瀚王艳云周泽福张光灿 . 黄土丘陵区杠柳叶片气体交换过程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2): 231-234.
    [3] 张淑勇刘致远周泽福张光灿 . 黄土丘陵区土壤水分对山桃光合及蒸腾等生理参数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21(2): 222-226.
    [4] 周泽福刘致远张光灿 . 黄土丘陵区金矮生苹果园土壤水分有效性及生产力分级.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1): 10-15.
    [5] 高峻郑曼孟平张劲松 . 黄土丘陵沟壑区杏树—黄芪复合系统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21(5): 719-723.
    [6] 武泽宇薛亮张显松李金垚李生王佳 . 喀斯特白云岩坡地旱季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 林业科学研究, 2021, 34(4): 74-83.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1.04.009
    [7] 周择福李昌哲 . 北京九龙山不同植被土壤水分特征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4, 7(1): 48-53.
    [8] 王冬梅孙保平刘敬军 .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林业土地生产潜力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8, 11(1): 107-110.
    [9] 阮成江李代琼 . 黄土丘陵区沙棘林几个水分生理生态特征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1): 41-46.
    [10] 张广才黄利江于卫平马晖王涵 . 毛乌素沙地南缘植被类型及其演替规律初步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s1): 131-136.
    [11] 刘延惠王彦辉于澎涛熊伟莫菲王占印 . 六盘山主要植被类型的生物量及其分配. 林业科学研究, 2011, 24(4): 443-452.
    [12] 刘敏李龙李海波王祖华 . 梵净山典型植被类型的根系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类群特征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23, 36(1): 47-58. doi: 10.12403/j.1001-1498.20220099
    [13] 王丽丽郭晶华 . 江西大岗山植被类型及其自然度与经营集约度的划分和评价*. 林业科学研究, 1994, 7(3): 286-293.
    [14] 贾志清郭保贵李昌哲 . 太行山石质山地植被结构优化评价.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2): 226-230.
    [15] 杨立文石清峰 . 太行山主要植被枯枝落叶层的水文作用. 林业科学研究, 1997, 10(3): 283-288.
    [16] 黄赛凤吴永波茆安敏 . 河岸缓冲带植被配置对径流水中磷的截留效果. 林业科学研究, 2024, 37(1): 73-81. doi: 10.12403/j.1001-1498.20230239
    [17] 刘霞徐正会于娜娜张成林周雪英 . 藏东南嘎隆拉和墨脱河谷蚂蚁群落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7, 30(1): 34-40.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1.005
    [18] 漆良华艾文胜范少辉杨明孟勇杜满义毛超 . 湘中丘陵区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态碳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5): 655-660.
    [19] 徐丽宏王彦辉熊伟于澎涛 . 六盘山典型植被类型土壤水文生态功能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2, 25(4): 456-463.
    [20] 王彦辉 . 入渗速度的前期土壤含水量的校正. 林业科学研究, 1988, 1(4): 460-463.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882
  • HTML全文浏览量:  177
  • PDF下载量:  99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3-11-21

晋西黄土区典型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特征

  •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 北京 100091
  • 2.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北京 100048
  • 3.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山东 济南 250013
基金项目: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农田水土保持生物防护关键技术研究”(2011BAD31B02)

摘要: 在晋西黄土区,研究了荒草地、锦鸡儿灌木林地和刺槐乔木林地3种典型植被不同土层的土壤密度、含水量、贮水能力和入渗性能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显示:3种植被类型都能有效减小表层(0~20 cm)土壤密度; 3种植被类型表层(0~20 cm)的土壤滞留贮水量较大,锦鸡儿林地(198.80 t·m-3)>刺槐林地(166.10 t·m-3)>荒草地(87.37 t·m-3),20~40 cm土层的土壤滞留贮水量也是锦鸡儿林地(127.30 t·m-3)>刺槐林地(55.60 t·m-3)>荒草地(47.30 t·m-3),表明在3种植被类型中,锦鸡儿林地对晋西黄土丘陵区土壤水分的涵养作用最强;锦鸡儿林地的土壤稳渗速率最大,为1.80 mm·min-1,刺槐林地次之,为1.46 mm·min-1,荒草地依然最小,且锦鸡儿林地土壤的均渗速率最大,为4.81 mm·min-1,其次是刺槐林地,为4.51 mm·min-1,荒草地最小。土壤密度与滞留贮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土壤初渗速率和均渗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稳渗速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非毛管孔隙度与稳渗速率和均渗速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 Kostiakov模型和Horton模型对晋西黄土区3种植被类型土壤入渗过程模拟的拟合系数高达0.97和0.95,明显优于Philip模型(0.43)。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1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