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青藏高原特有种砂生槐不同种源地种子萌发特征研究

林玲 叶彦辉 罗建 陈帅 王军辉

引用本文:
Citation:

青藏高原特有种砂生槐不同种源地种子萌发特征研究

  • 基金项目: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90403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60049);西藏自治区大学生创新计划(2012)

  • 中图分类号: S793.9

Seed Germination of Different Provenances of Sophora moorcroftiana, an Endemic Species to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 CLC number: S793.9

  • 摘要: 对采自6个种源地砂生槐的种子进行了萌发研究,分析了种子大小、萌发特性与海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每荚种子数变幅为2.96 4.50粒;种子千粒质量变幅为30.639 47.415 g;种子纵径变幅为4.314~4.962 mm;种子横径变幅为3.244~3.693 mm;种子纵横径比变幅为1.306~1.383 ,差异较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种源间每荚种子数(F=8.52**)、千粒质量(F=19.73**)、种子纵径(F=6.17**)和种子横径(F=5.79**)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而种子纵径与横径的比值差异不显著(F=1.47)。2) 6个种源砂生槐种子发芽率变幅为43.16% 90.03% 。其中萨迦种源发芽率90.03%为最高,最低是米瑞种源为43.16% 。3) 6个砂生槐种源的种子在发芽起始时间上仅差异1 d;萌发持续时间在14~23 d之间,种源间持续发芽时间差异最多达到9 d;萌发高峰期在17~27 d之间,种源间差异较大,其中萨迦种源最短,朗县种源最长。4) 每荚种子数随着海拔的升高而显著降低(R=-0.844 3,PR=0.614 3,PR=-0.505 6,P>0.05); 种子萌发持续时间与海拔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883 6,PR=0.804 7,P<0.05)。
  • [1]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西藏植物志[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5,2:716-718

    [2]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4,40:77

    [3] 赵文智.砂生槐沙生适应性初步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98,22(4): 379-384

    [4] 许毓英.西藏砂生槐种子营养成份的初步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1992,7(4):379-382

    [5] 李玉祥.西藏砂生槐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利用[J].自然资源学报,1993,8(5):75-79

    [6] 王为义.沙生槐抗旱性状的观察[J].植物学报,1980,22(3): 293-294

    [7] 陈怀顺,刘志民.砂生槐种群特点及其在河谷植被中的作用[J].资源生态环境网络研究动态,1997,8(3): 18-22

    [8] 彭跃明.西藏雅鲁藏布江中部流域砂生槐固沙作用研究[J].林业科技,1997,22(6): 6-8

    [9] 赵文智,刘志民.西藏特有灌木砂生槐繁殖生长对海拔和沙埋的响应[J].生态学报,2002,22(1): 134-138

    [10] 杨兆平,沈渭寿,孙 明,等.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风沙化土地砂生槐群落结构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1,22(5):1121-1126

    [11] 沈渭寿,李海东,林乃峰,等.雅鲁藏布江高寒河谷流动沙地适生植物种筛选和恢复效果[J].生态学报,2012,32(17):5609-5618

    [12] 马兴铭,李红玉,王 波,等.西藏砂生槐生物碱抑菌及杀虫活性的测定[J].中国生物防治,2005,21(3): 183-186

    [13] 马兴铭,李红玉,尹少甫,等.砂生槐种子生物碱杀灭原头蚴及抗炎作用[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4,17 (4):217-219

    [14] 马兴铭,李红玉,尹少甫,等.藏药砂生槐子生物碱抗炎抑菌活性的研究[J].中医药学报,2004b,32(5): 23-26

    [15] 马兴铭,李红玉,尹少甫,等.西藏砂生槐生物碱抑菌抑瘤的实验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9(6): 74-77

    [16] 林少敏.西藏砂生槐[J].草业科学,2002,19(3): 34

    [17] 刘志民,赵文智,李志刚. 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砂生槐种群种子库特征[J].生态学报,2002,22(5):715-722

    [18]

    Liu Z M. Genetic diversity,population structure,and conservation of Sophora moorcroftiana (Fabaceae),a shrub endemic to the Tibetan Plateau[J]. Plant Biology,2006,8(1):81-92
    [19] 郭其强,罗大庆,方江平,等.西藏砂生槐的研究现状及其利用与保护对策[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24(1): 98-101

    [20] 郭其强,方江平,边 多,等.不同干扰形式对砂生槐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9,29(8):1670-1677

    [21] 刘桂丰,杨传平,刘 关,等.白桦不同种源种子形态特征及发芽率[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9,27(4):1-3

    [22] 王 超,李旭新,路丙社,等.不同种源黄连木种子萌发特性比较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10,25(1):26-29

    [23] 刘生龙,高志海,崔建国,等.唐古特白刺种源试验[J].西北植物学报,1997,17(6):115-118

    [24] 武 冲,仲崇禄,牟振强,等.模拟水分胁迫对不同种源麻楝种子萌发能力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12,32(4):774-780

    [25] 林少敏.西藏砂生槐种子萌发特性研究[J].草业科学,2002,19(5):30-32

    [26] 王文娟,贺达汉,唐小琴,等.不同温度和沙埋深度对砂生槐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中国沙漠,2011,31(6):1437-1442

    [27] 臧建成,辛福梅.砂生槐种实害虫对砂生槐种子与萌发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2,21(2):198-201

    [28] 王桔红,崔现亮,陈学林,等. 中、旱生植物萌发特性及其与种子大小关系的比较[J].植物生态学报,2007,31(6):1037-1045

    [29] 王一峰,李 岩,代建霄,等.青藏高原东缘风毛菊属5种10个居群植物种子的萌发特性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5(3):87-92

    [30]

    Vera M L. Effects of altitude and seed mass on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survival of heathland plants in north Spain[J]. Plant Ecology,1997,133:101-106
  • [1] 潘昕李吉跃王军辉何茜苏艳马建伟杜坤 . 干旱胁迫对青藏高原4种灌木生理指标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3): 352-358.
    [2] 李青粉王军辉贾子瑞齐秀兰齐德新侯晓柱安三平 . 丽江云杉天然种群针叶功能性状及其随海拔的变异.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6): 781-785.
    [3] 陈超熊忠平徐正会刘霞钱昱含祁彪钱怡顺郭宁妍 . 青藏高原东北坡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 林业科学研究, 2022, 35(3): 131-140.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2.03.015
    [4] 雷淑芸张发起Khan Gulzar王久利刘海瑞陈世龙 . 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青藏高原地区青杨的SSR和SNP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1): 37-43.
    [5] 崔向慧 .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4): 449-449.
    [6] 唐轶琳周本智邓宗付唐荣清王小明葛晓改曹永慧 . 不同海拔高度毛竹林凋落量动态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2): 214-219.
    [7] 张雷于澎涛王彦辉王顺利刘贤德金铭张学龙 . 祁连山北坡青海云杉中龄林结构随海拔的变化.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4): 557-564.
    [8] 何冬梅陈逸飞苏仪汪运祥黄国庆廖晓丽方淑侦黄伟靳少非郑德祥 . 郭岩山不同海拔天然栲树林土壤硅形态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23, 36(2): 153-160. doi: 10.12403/j.1001-1498.20220460
    [9] 魏强凌雷王多锋柴春山陶继新张广忠戚建莉 . 甘肃兴隆山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累积量及其影响因子.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6): 818-825.
    [10] 冯益明吴波卢琦王学全杨恒华孙德福 . 青藏高原高寒沙区景观格局变化分析———以青海贵南县为例.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21(2): 182-187.
    [11] 赵安周晓雷史瑞锦周旭姣杨富强贺万鹏 .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冷杉林火烧迹地灌木群落种群生态位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22, 35(6): 108-117.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2.006.012
    [12] 周晓雷杨富强田青周旭姣赵安何万鹏赵艳丽姜礼红 .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杉-巴山冷杉林火烧迹地植物群落演替的数量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23, 36(2): 119-132. doi: 10.12403/j.1001-1498.20220435
    [13] 王苏珂王军辉张守攻张建国赵鲲焦云德 . 楸树不同交配组合种子发芽特性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21(2): 275-278.
    [14] 刘曲姚小华王开良任华东高焕章滕建华尹润富洪友君 . 低海拔地区浙江红花油茶无性系的开花物候特性.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2): 249-254.
    [15] 杜鹏珍孙冰陈勇廖绍波 . 班克木种子形态及发芽特征在种内与种间的变异.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4): 433-437.
    [16] 李永荣李晓储吴文龙翟敏郭忠仁 . 66个薄壳山核桃实生单株果实性状变异选择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4): 438-446.
    [17] 马和平郭其强刘合满钱登锋 . 西藏色季拉山西坡不同海拔梯度表层土壤碳氮变化特性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2): 240-246.
    [18] 周志春林荣联兰永兆戴德升钟德华吴吉富 . 马尾松实生种子园的遗传分析和育种值预测.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12(2): 132-138.
    [19] 赵锦年黄辉周世水 . 马尾松种子园种实害虫、害鼠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7, 10(2): 173-181.
    [20] 魏素梅李炎香 . 石梓种子的发芽试验. 林业科学研究, 1989, 2(2): 185-18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018
  • HTML全文浏览量:  180
  • PDF下载量:  122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3-05-20

青藏高原特有种砂生槐不同种源地种子萌发特征研究

  • 1. 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西藏 林芝 860000
  • 2. 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 西藏 林芝 860000
  • 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北京 100091
基金项目: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90403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60049);西藏自治区大学生创新计划(2012)

摘要: 对采自6个种源地砂生槐的种子进行了萌发研究,分析了种子大小、萌发特性与海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每荚种子数变幅为2.96 4.50粒;种子千粒质量变幅为30.639 47.415 g;种子纵径变幅为4.314~4.962 mm;种子横径变幅为3.244~3.693 mm;种子纵横径比变幅为1.306~1.383 ,差异较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种源间每荚种子数(F=8.52**)、千粒质量(F=19.73**)、种子纵径(F=6.17**)和种子横径(F=5.79**)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而种子纵径与横径的比值差异不显著(F=1.47)。2) 6个种源砂生槐种子发芽率变幅为43.16% 90.03% 。其中萨迦种源发芽率90.03%为最高,最低是米瑞种源为43.16% 。3) 6个砂生槐种源的种子在发芽起始时间上仅差异1 d;萌发持续时间在14~23 d之间,种源间持续发芽时间差异最多达到9 d;萌发高峰期在17~27 d之间,种源间差异较大,其中萨迦种源最短,朗县种源最长。4) 每荚种子数随着海拔的升高而显著降低(R=-0.844 3,PR=0.614 3,PR=-0.505 6,P>0.05); 种子萌发持续时间与海拔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883 6,PR=0.804 7,P<0.05)。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3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