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滇东南典型常绿阔叶林土壤酶活性的海拔梯度特征

李聪 吕晶花 陆梅 任玉连 杜凡 陶海 杨罗平 王东旭

引用本文:
Citation:

滇东南典型常绿阔叶林土壤酶活性的海拔梯度特征

    通讯作者: 陆梅, lumeizx@126.com
  • 中图分类号: S718.5;S714

Variations of Soil Enzyme Activity in Ty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s Along Altitude Gradient in Southeast Yunnan

    Corresponding author: LU Mei, lumeizx@126.com ;
  • CLC number: S718.5;S714

  • 摘要: 目的 探究滇东南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酶活性沿海拔的变化规律,为理解“海拔-水热-植被-土壤”间相互耦合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过程与机制提供数据支撑。 方法 以不同海拔典型植被类型(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及湿性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森林类型土壤酶活性沿海拔及土层变化特征,采用前向选择法、蒙特卡洛检验与冗余分析,分析水热、植被及土壤理化性质沿海拔梯度变化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 (1)土壤酶活性随海拔升高呈显著不同的变化规律(P < 0.05),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呈增加趋势,而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酶活性均逐渐降低;(2)水热条件、植物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沿海拔梯度呈显著不同的变化规律。年均降水量随海拔升高呈增加趋势,植物多样性、年均气温和土壤温度呈下降趋势。随着海拔升高,土壤含水量、总有机碳、全氮、全钾、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呈上升趋势,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土壤容重和pH呈降低趋势;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总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降低趋势,而土壤容重和pH呈上升趋势;(3)冗余分析表明,水热条件、植物及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对土壤酶活性变化的重要性大小排序为:总有机碳 > 全氮 > 容重 > 速效钾 > pH > 含水量 > 速效氮 > 全钾 > 有效磷 > 全磷 > Pielou指数 > 年均降水量 > 年均气温 > 土壤温度 > Simpson指数 > Margalef index指数 > Shannon-Wiener指数。 结论 海拔梯度变化引起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水热条件、植物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显著改变,进而调控森林土壤酶活性沿海拔及土层垂直分布的变化,其中,土壤含水量、pH、容重、总有机碳及氮、磷、钾均能较好地解释土壤酶活性的海拔梯度差异。
  • 图 1  不同植被带水热条件的海拔变化特征

    Figure 1.  The hydrothermal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zones at different altitudes

    图 2  不同海拔植被带土壤酶活性变化

    Figure 2.  Soil enzyme activities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zones at different altitudes

    图 3  土壤酶活性与环境因子的冗余度分析

    Figure 3.  Redundancy analysis of soil enzyme activity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图 4  单一环境因子对酶活性特征影响的检验结果

    Figure 4.  The test results of single environmental factor influencing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enzyme activities

    表 1  样地基本情况

    Table 1.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sample plots

    植被
    Vegetation
    海拔
    Altitude/m
    纬度(N)
    Latitude
    经度(E)
    Longitude
    优势植物
    Dominant plant
    郁闭度
    Canopy density
    土壤类型
    Soil type
    ME 1 480 23°21′51″ 104°46′23″ 窄叶锥(Castanopsis choboensis Hickel et A. Camus)、滇润楠(Machilus nanmu (Oliver)Hemsley)、瓦山锥(Castanopsis ceratacantha Rehd. et Wils.)、罗浮锥(Castanopsis fabri Hance)、截果石栎(Lithocarpus truncatus (King ex J. D. Hooker) Rehder et E. H. Wilson) 0.75 黄红壤
    Yellow-red soil
    SE 1 660 23°22′27″ 104°42′35″ 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et Champ.)、方竹(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 (Fenzi)Makino)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 (Thunberg) Oersted) 0.85 黄壤
    Yellow soil
    HE 1 760 23°21′3″ 104°41′25″ 栎类(Quercus Linn.)、玉山竹 (Yushania niitakayamensis (Hayata) Keng f.) 0.95 黄壤
    Yellow soil
      注:ME = 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SE = 半湿润常绿阔叶林,HE = 湿性常绿阔叶林,图1表23相同。
      Notes:ME = Subtropical monsoon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SE = Sub-humid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HE = Humid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the same as figure1, table2 and table3.
    下载: 导出CSV

    表 2  不同海拔样地植物多样性指数

    Table 2.  The diversity index of plant communities at different altitudes

    植被
    Vegetation
    丰富度指数(R
    Margalef index
    香农-威纳指数(H)
    Shannon-Wiener index
    辛普森指数(D)
    Simpson index
    均匀度指数(J)
    Pielou index
    ME12.71 ± 1.22 a3.26 ± 0.35 a0.81 ± 0.08 c1.13 ± 0.10 a
    SE11.67 ± 0.74 b2.68 ± 0.22 b1.57 ± 0.10 b1.08 ± 0.08 a
    HE10.68 ± 0.55 c2.29 ± 0.17 c1.88 ± 0.12 a0.85 ± 0.04 b
      注:图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海拔植被间的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 (P < 0.05)。下同。
      Notes: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in diversity index among vegetation at different altitudes. The same below.
    下载: 导出CSV

    表 3  不同海拔植被带土壤理化性质特征

    Table 3.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vegetation zones at different altitudes

    植被
    Vegetation
    土层深度
    Soil
    depth/
    cm
    土壤含水量
    Moisture content/
    %
    容重
    Bulk
    density/
    (g·cm−3)
    pH总有机碳
    Organic carbon/
    (g·kg−1)
    全氮
    Total nitrogen/
    (g·kg−1)
    全磷
    Total
    phosphorus/
    (g·kg−1)
    全钾
    Total potassium /
    (g·kg−1)
    速效氮
    Available
    nitroge/
    (mg·kg−1)
    速效磷
    Available
    phosphorus/
    (mg·kg−1)
    速效钾
    Available potassium/
    (mg·kg−1)
    ME0~1046.0 Ac 1.17 Ea4.75Ea 78 Ac 1.23 Ac 1.88 Ab 20.9 Ac 294 Ac 5.60 Ab347 Ac
    10~2036.5 Bc1.29 Da4.85Da43 Bc0.83 Bc1.61 Bb19.1 Bc203 Bc4.64 Bb266 Bc
    20~3031.7 Cc1.47 Ca4.92Ca28 Cc0.61 Cc1.27 Cb18.1 Cc181 Cc3.72 Cb183 Cc
    30~4025.7 Dc1.60 Ba5.38Ba18 Dc0.45 Dc0.74 Db17.2 Dc138 Dc3.09 Db164 Dc
    40~5018.1 Ec1.62 Aa5.79Aa12 Ec0.34 Ec0.64 Eb14.4 Dc103 Ec2.77 Eb117 Ec
    均值31.6 c1.43 a5.14 a36 c0.69 c1.23 b17.9 d184 c3.96 b215 c
    SE0~1055.3 Ab0.96 Eb3.72Eb100 Ab2.03 Ab1.01 Ac40.8 Ab400 Ab4.09 Ac456 Ab
    10~2043.4 Bb1.08 Db4.58Db72 Bb1.28 Bb0.82 Bc36.8 Bb278 Bb3.66 Bc330 Bb
    20~3037.3 Cb1.16 Cb4.64Cb53 Cb1.07 Cb0.58 Cc34.0 Cb226 Cb2.72 Cc237 Cb
    30~4033.2 Db1.28 Bb4.69Bb47 Db0.93 Db0.36 Dc27.4 Db179 Db1.98 Dc217 Db
    40~5028.9 Eb1.31 Ab4.96Ab39 Eb0.70 Eb0.30 Ec24.0 Eb157 Eb1.23 Ec178 Eb
    均值39.6 b1.16 b4.52 b62 b1.20 b0.61 c32.6 b248 b2.74 c284 b
    HE0~1066.8 Aa0.78 Ec3.58Ec142 Aa3.16 Aa2.67 Aa47.0 Aa538 Aa14.3 Aa619 Aa
    10~2049.0 Ba0.83 Dc3.99Dc115 Ba2.35 Ba2.36 Ba42.7 Ba394 Ba11.5 Ba418 Ba
    20~3046.0 Ca0.98 Cc4.30Cc85 Ca1.49 Ca2.00 Ca40.1 Ca275 Ca7.34 Ca317 Ca
    30~4041.9 Da1.10 Bc4.37Bc72 Da1.32 Da1.73 Da37.3 Da226 Da5.56 Da273 Da
    40~5038.4 Ea1.18 Ac4.61Ac54 Ea0.97 Ea1.44 Ea34.8 Ea197 Ea4.53 Ea213 Ea
    均值48.4 a0.97 c4.17 c94 a1.86 a2.04 a40.4 a326 a8.64 a368 a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土层不同海拔植被带间差异显著(P < 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不同土层同一海拔植被带间差异显著(P < 0.05),图2同。
      Notes: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dicate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among vegetation zones at different altitudes in the same soil layer, different capital letters indicate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among the same altitudinal vegetation zones in different soil layers, the same as figure.2.
    下载: 导出CSV
  • [1] 胡 琛, 贺云龙, 黄金莲, 等. 神农架4种典型针叶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林业科学研究, 2020, 33(4):143-150.

    [2] 李明珠, 廖 强, 董远鹏, 等. 铜胁迫下磺胺嘧啶对土壤呼吸及酶活性影响分析[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9, 38(9):2121-2128.

    [3] 王玉琴, 尹亚丽, 李世雄. 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分析[J]. 生态环境学报, 2019, 28(6):1108-1116.

    [4] 蔡 琼, 丁贵杰. 黔中地区一、二代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生物活性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2):247-251.

    [5] 王 一, 刘彦春, 刘世荣. 暖温带森林土壤酶活性对增温的响应及其环境解析[J]. 林业科学研究, 2017, 30(1):117-124.

    [6] 吕瑞恒, 周正立, 于 军, 等. 和田河上游不同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分析[J]. 林业科学研究, 2016, 29(1):117-123.

    [7] 马 剑, 刘贤德, 金 铭, 等.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海拔分布特征[J]. 水土保持学报, 2019, 33(2):207-213.

    [8] 曹 瑞, 吴福忠, 杨万勤, 等. 海拔对高山峡谷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27(4):1257-1264.

    [9] 任玉连, 陆 梅, 曹乾斌, 等. 南滚河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酶活性对海拔升高的响应[J]. 林业科学, 2020, 56(4):22-34.

    [10] 姚 兰, 张焕朝, 胡立煌, 等. 黄山不同海拔植被带土壤活性有机碳、氮及其与酶活性的关系[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9, 36(6):1069-1076.

    [11] 杨宇明, 田 昆, 和世钧, 等.云南文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12] 国家林业局. LYT1275―1999森林土壤分析方法[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0.

    [13] 关松荫. 土壤酶及其研究法[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6.

    [14] 程 真, 周光益, 吴仲民, 等. 南岭南坡中段不同群落林下幼树的生物多样性及分布[J].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4):543-550.

    [15] 孙冬婧, 温远光, 罗应华, 等. 近自然化改造对杉木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2):202-208.

    [16] 周 恒, 周会程, 肖海龙, 等. 三江源不同海拔高寒草原表层土壤酶活性特征[J]. 草原与草坪, 2019, 39(5):20-30.

    [17] 任玉连, 陆 梅, 曹乾斌, 等. 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储量 的空间分特征[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9, 41(11):104-115.

    [18] 葛晓敏, 吴 麟, 唐罗忠. 森林凋落物分解与酶的相互关系研究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 2013, 26(1):43-47.

    [19] 刘瑞丰, 李新平, 李素俭, 等. 商洛地区土壤蔗糖酶及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1, 29(5):182-185.

    [20] 阮长林. 长白山森林土壤脲酶活性和微生物有效性及降解特性研究[D]. 陕西西安: 长安大学, 2017.

    [21] 宋贤冲, 陈晓鸣, 郭丽梅, 等. 猫儿山不同海拔典型植被带土壤酶活性变化特征[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6, 35(12):3545-3551.

    [22] 曾晓敏, 高金涛, 范跃新, 等. 中亚热带森林转换对土壤磷积累的影响[J/OL].生态学报, 2018, 38(13): 1-8.

    [23] 胡 凯, 陶建平, 何丹妮, 等. 林下植物根系对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6):1993-2001.

    [24] 魏 强, 凌 雷, 王多锋, 等. 不同海拔甘肃兴隆山主要森林群落的土壤理化性质[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9, 34(4):26-35.

    [25] 杨万勤, 王开运. 森林土壤酶的研究进展[J]. 林业科学, 2004, 40(2):152-159.

    [26]

    Zuccarini P, Asensio D, Romà Ogaya, et al. Effects of seasonal and decadal warming on soil enzymatic activity in a P-deficient Mediterranean shrubland[J]. Global Change Biology, 2020, 26(6): 3698-3714. doi: 10.1111/gcb.15077
    [27] 张莎莎, 李爱琴, 王会荣, 等. 不同海拔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生态环境学报, 2020, 29(1):97-104.

    [28] 刘捷豹, 陈光水, 郭剑芬, 等. 森林土壤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17, 37(1):110-117.

    [29]

    Wei L, Bahar S R, Wang W Q, et al. Labile carbon matters more than temperature for enzyme activity in paddy soil[J].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19, 135: 134-143. doi: 10.1016/j.soilbio.2019.04.016
    [30] 高 军. 天山北坡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新疆石河子: 石河子大学, 2019.

    [31]

    Bagchi R, Gallery R E, Gripenberg S, et al. Pathogens and insect herbivores drive rainforest plant diversity and composition[J]. Nature, 2014, 506(7486): 85-88. doi: 10.1038/nature12911
    [32] 杨秉珣, 刘 泉, 王 彬. 嘉陵江流域不同类型植被多样性与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关系[J]. 水土保持研究, 2016, 23(6):45-51, 58.

    [33] 金章利, 刘高鹏, 周明涛, 等. 喀斯特山地草地群落多样性海拔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特征[J]. 生态环境学报, 2019, 28(4):661-668.

    [34] 曹婷婷, 郭 振. 森林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质量相关性探究[J]. 生物化工, 2019, 5(6):144-146.

    [35] 刘晓星, 吕光辉, 杨晓东, 等. 艾比湖流域5种土壤类型的酶活性和理化性质[J]. 干旱区研究, 2012, 29(4):579-585.

    [36] 许 全, 杨 怀, 杨 秋, 等. 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雨季土壤的酶活性特征及其影响因子[J]. 热带生物学报, 2019, 10(4):387-395.

    [37]

    Sinsabaugh R L, Lauber C L, Weintraub M N, et al. Stoichiometry of soil enzyme activity at global scale[J]. Ecology Letters, 2008, 11(11): 1252-1264. doi: 10.1111/j.1461-0248.2008.01245.x
    [38] 万忠梅, 宋长春. 土壤酶活性对生态环境的响应研究进展[J]. 土壤通报, 2009, 40(4):951-956.

    [39] 解美勤. 高山垫状植物正相互作用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D].甘肃兰州: 兰州大学, 2019.

  • [1] 汪运祥吴航湦何冬梅苏仪王子杨潘龙廖晓丽靳少非郑德祥 . 郭岩山自然保护区丝栗栲天然林分土壤微生物群落沿海拔梯度变化. 林业科学研究, 2023, 36(6): 134-143. doi: 10.12403/j.1001-1498.20230194
    [2] 张秀芳何东进李颖严思晓游巍斌 . 不同演替阶段马尾松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及其影响因子. 林业科学研究, 2021, 34(3): 108-117.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1.03.012
    [3] 王磊刘晴廙关庆伟史经攀彭婷婷朱相丞杨樾刘静 . 平原沙土区不同林分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库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林业科学研究, 2023, 36(4): 72-81. doi: 10.12403/j.1001-1498.20220553
    [4] 胡宗达刘世荣史作民刘兴良何飞 . 川滇高山栎林土壤氮素和微生物量碳氮随海拔变化的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12, 25(3): 261-268.
    [5] 王一刘彦春刘世荣 . 暖温带森林土壤酶活性对增温的响应及其环境解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7, 30(1): 117-124.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1.016
    [6] 郭菊兰秦英英朱耀军郭志华武高洁 . 清澜港红树植物分布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 林业科学研究, 2014, 27(2): 149-157.
    [7] 吕翔杨子祥邵淑霞李杨 . 角倍单宁酸和没食子酸含量的比较及影响因子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6): 856-861.
    [8] 张家兴蒋丽娅高峻贾长荣李剑侠桑玉强张劲松 . 华北土石山区典型人工林空气负离子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23, 36(2): 61-69. doi: 10.12403/j.1001-1498.20220568
    [9] 孙思怡卢胜旭陆宇明许恩兰吴东梅刘春华蒋宗垲郭剑芬 . 杉木林下套种阔叶树对土壤生态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21, 34(1): 106-113.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1.01.013
    [10] 张璐苏志尧陈北光李镇魁 . 广东石坑崆森林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宽度沿海拔梯度的变化.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5): 598-603.
    [11] 刘梦婷王振锡王雅佩李擎师玉霞 . 新疆天山云杉林群落分布格局及环境解释. 林业科学研究, 2019, 32(6): 90-98.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6.012
    [12] 袁秀锦肖文发潘磊王晓荣胡文杰崔鸿侠雷静品 . 马尾松林分结构对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20, 33(4): 26-34.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0.04.004
    [13] 赵巧巧赵筱青黄佩普军伟周世杰冯严顾泽贤石小倩储博程 . 云南亚热带地区主要林地类型土壤碳含量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24, 37(1): 63-72. doi: 10.12403/j.1001-1498.20230044
    [14] 陆海飞徐建民李光友马宁粟国磊张云东 . 尾巨桉林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土壤理化性质与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其规律. 林业科学研究, 2024, 37(1): 82-91. doi: 10.12403/j.1001-1498.20230303
    [15] 于德江郑依国孙晨辉赵琛靳英华张立军李金功刘丽杰 .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落叶松毛虫致灾状况调查与致灾因子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22, 35(3): 103-111.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2.03.012
    [16] 张金池胡海波张新中郑在彬赵宝华 . 徐淮平原农田防护林树木根系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6, 9(6): 620-624.
    [17] 陈小花陈宗铸雷金睿吴庭天李苑菱 . 清澜港红树林湿地土壤酶活性与理化性质的关系. 林业科学研究, 2022, 35(2): 171-179.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2.02.020
    [18] 张昌顺李昆马姜明郑志新 . 施肥对印楝幼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调控土壤肥力的作用.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6): 750-755.
    [19] 吴丽云曹帮华黄彦新邵伟解文科李涛 . 滨海盐碱地刺槐臭椿混交林土壤酶活性季节动态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6): 889-894.
    [20] 侯晓萌孔涛霍宏亮狄军贞冯奥哲程昊天黄丽华 . 微生物菌剂对小叶杨复垦区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22, 35(3): 55-62.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2.03.007
  • 加载中
图(4) / 表(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780
  • HTML全文浏览量:  2496
  • PDF下载量:  8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05-03
  • 录用日期:  2020-09-10
  • 网络出版日期:  2020-09-23
  • 刊出日期:  2020-07-01

滇东南典型常绿阔叶林土壤酶活性的海拔梯度特征

    通讯作者: 陆梅, lumeizx@126.com
  • 1. 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 2. 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 3.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  目的 探究滇东南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酶活性沿海拔的变化规律,为理解“海拔-水热-植被-土壤”间相互耦合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过程与机制提供数据支撑。 方法 以不同海拔典型植被类型(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及湿性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森林类型土壤酶活性沿海拔及土层变化特征,采用前向选择法、蒙特卡洛检验与冗余分析,分析水热、植被及土壤理化性质沿海拔梯度变化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 (1)土壤酶活性随海拔升高呈显著不同的变化规律(P < 0.05),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呈增加趋势,而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酶活性均逐渐降低;(2)水热条件、植物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沿海拔梯度呈显著不同的变化规律。年均降水量随海拔升高呈增加趋势,植物多样性、年均气温和土壤温度呈下降趋势。随着海拔升高,土壤含水量、总有机碳、全氮、全钾、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呈上升趋势,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土壤容重和pH呈降低趋势;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总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降低趋势,而土壤容重和pH呈上升趋势;(3)冗余分析表明,水热条件、植物及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对土壤酶活性变化的重要性大小排序为:总有机碳 > 全氮 > 容重 > 速效钾 > pH > 含水量 > 速效氮 > 全钾 > 有效磷 > 全磷 > Pielou指数 > 年均降水量 > 年均气温 > 土壤温度 > Simpson指数 > Margalef index指数 > Shannon-Wiener指数。 结论 海拔梯度变化引起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水热条件、植物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显著改变,进而调控森林土壤酶活性沿海拔及土层垂直分布的变化,其中,土壤含水量、pH、容重、总有机碳及氮、磷、钾均能较好地解释土壤酶活性的海拔梯度差异。

English Abstract

  • 土壤酶是一类主要来源于土壤中动植物体、微生物体的细胞分泌物释放的生物催化剂[1],它不仅在土壤养分循环及能量代谢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而且是评价土壤肥力、土壤质量和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生物学指标[2]。土壤酶活性的时空变化受植被类型[3]、土壤生物[4]、土壤水热条件[5]及土壤养分[6]等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共同调控。研究表明,海拔变化会引起区域小气候、植被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等环境因子的梯度效应,进而显著影响土壤酶活性[7-8]。任玉连等[9]研究发现,随着海拔梯度变化,植物群落组成、凋落物性质、微气候及土壤理化性质等环境因子均发生相应改变。姚兰等[10]认为,森林植被类型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土壤活性有机碳/氮组分及含量,从而显著影响土壤酶活性。因此,土壤酶活性能够对海拔引起的气候、植被类型和土壤理化性质等环境因子变化做出响应。然而,调控不同区域土壤酶活性的主导因子可能存在一定差异性,使土壤酶活性对微气候、植被与土壤沿海拔梯度变化的响应存在地区差异。因此,开展不同地理区域森林土壤酶活性的海拔梯度变化及影响机制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环境因子变化对森林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生态学过程的作用机制,而且有助于探明森林土壤对全球变化响应的大小、方向与过程。

    云南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典型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森林植被群落结构随海拔升高变化明显,且不同海拔植被带的水热条件、群落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是研究亚热带不同海拔梯度森林植被与土壤相互作用的理想场地。因此,本研究选择文山自然保护区3个不同海拔的典型植被类型(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和湿性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酶活性随海拔变化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而阐明土壤酶活性对海拔高度变化的响应特征,为理解该保护区不同海拔“水热-植被-土壤”之间相互作用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生态学过程及机制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撑。

    • 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3°21′00″~23°24′00″ N,104°41′00″~104°41′00″ E)地处滇东南低纬度高原,属中山山原地貌。该区位于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气温高、雨量多及湿度大等特点。保护区地势起伏平缓,相对高差683 m。年均温差沿海拔升高由21.1℃降至12.4℃,年均降水量由1 050 mm增至1 630 mm,沿海拔自下而上形成了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湿性常绿阔叶林、苔藓常绿阔叶林及山顶苔藓矮林的天然植被垂直分布景观和森林生态系统[11]

    • 选取文山自然保护区内3个不同海拔的典型植被带,即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ME)、半湿润常绿阔叶林(SE)和湿性常绿阔叶林(HE)。每个植被带随机布设3个重复样地,样地大小30 m × 30 m(间距约 > 200 m)。样地基本情况详见表1

      表 1  样地基本情况

      Table 1.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sample plots

      植被
      Vegetation
      海拔
      Altitude/m
      纬度(N)
      Latitude
      经度(E)
      Longitude
      优势植物
      Dominant plant
      郁闭度
      Canopy density
      土壤类型
      Soil type
      ME 1 480 23°21′51″ 104°46′23″ 窄叶锥(Castanopsis choboensis Hickel et A. Camus)、滇润楠(Machilus nanmu (Oliver)Hemsley)、瓦山锥(Castanopsis ceratacantha Rehd. et Wils.)、罗浮锥(Castanopsis fabri Hance)、截果石栎(Lithocarpus truncatus (King ex J. D. Hooker) Rehder et E. H. Wilson) 0.75 黄红壤
      Yellow-red soil
      SE 1 660 23°22′27″ 104°42′35″ 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et Champ.)、方竹(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 (Fenzi)Makino)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 (Thunberg) Oersted) 0.85 黄壤
      Yellow soil
      HE 1 760 23°21′3″ 104°41′25″ 栎类(Quercus Linn.)、玉山竹 (Yushania niitakayamensis (Hayata) Keng f.) 0.95 黄壤
      Yellow soil
        注:ME = 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SE = 半湿润常绿阔叶林,HE = 湿性常绿阔叶林,图1表23相同。
        Notes:ME = Subtropical monsoon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SE = Sub-humid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HE = Humid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the same as figure1, table2 and table3.

      2018 年10月,按照上述每个植被类型的3个重复样地,在每个样地中采用对角线法选取3个1 m × 1 m取样点,除去地表覆盖的凋落物,挖掘宽1 m、深0.8 m的土壤剖面,沿土层自上而下分层采样(0~10、10~20、20~30、30~40、40~50 cm),剔除石砾、根系等杂物后,用四分法取适量土壤装入无菌自封袋中,低温带回实验室。将各土壤样品进行如下处理:约200 g用于土壤含水量测定;约1 kg冷藏于冰箱中,于2周内测定土壤酶活性;约1 kg置于室内自然风干、磨细过筛,用于测定土壤基本性质。各植被带内3个重复样方测定的均值作为各植被类型土壤酶活性和理化性质指标。

    • 气温与降水量数据来源于《云南文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11]。土壤理化指标测定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检测方法林业行业系列标准[12]。土壤含水量采用烘干法;土壤容重采用环刀法;土壤pH值采用(水土比 1:2.5)电位法;总有机碳采用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全氮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土壤全磷采用酸溶-钼锑抗比色法;速效磷采用氟化铵-盐酸浸提比色法;速效氮采用碱解-扩散法;全钾采用碱溶-火焰光度计法;速效钾采用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每个土壤样品至少重复测定3次,取平均值。土壤温度采用地温计测定。

    • 土壤酶活性测定方法参照《土壤酶及其研究方法》[13]。过氧化氢酶(Cat)采用KMnO4 滴定法,以1 g·h−1土壤消耗0.1 mol·L−1 KMnO4 的毫升数表示H2O2 酶活性;脲酶(Ure)采用苯酚-次氯酸钠比色法,以培养1 d后1 g土壤中生成NH3-N 的毫克数表示脲酶活性;蔗糖酶(Suc)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以培养1 d后1 g土壤中生成葡萄糖的毫克数表示蔗糖酶活性;酸性磷酸酶(Acp)采用磷酸苯二钠比色法,以1 g·h−1土壤中释放的酚毫克数表示磷酸酶活性。每个土壤样品至少测定3次,取平均值。

    • 植被多样性指数采用如下测度[14],其计算公式如下:

      Margalef丰富度指数(R):R = (S − 1)/lnN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    H = −∑(PilnPi)

      Simpson多样性指数(D):D = 1 − ∑(Pi/N)2

      Pielou均匀度指(J):J = H/lnS

      式中:Pi = Ni/N,即某个物种的相对多度;Ni为种i的株数;S为种i所在样方的所有物种的总株数[15]

    •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3对实验数据预处理、数据统计和作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对各环境因子(水热条件和植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多重比较和差异性分析。采用前向选择法对各环境因子进行约束性分析,然后使用蒙特卡洛检验对环境因子进行重要性排序;根据重要性排序的结果,筛选出对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的环境因子,采用Canoco5.0中的T-value双序图进行单一因子检验,明确其与各酶活性的关系,若某个土壤酶活性指标的箭头连线落入或者穿过黑色圈表示呈显著正相关,落入或穿过白色圈为显著负相关[16]

    • 图1表明:不同植被带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及土壤温度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差异显著(P < 0.05),其中,年均气温和土壤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即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 > 半湿润常绿阔叶林 > 湿性常绿阔叶林,年均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即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 < 半湿润常绿阔叶林 < 湿性常绿阔叶林。

      图  1  不同植被带水热条件的海拔变化特征

      Figure 1.  The hydrothermal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zones at different altitudes

      表2表明:不同植被带Margalef(R)、Shannon-Wiener(H)、Simpson(D)和Pielou(J)指数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不同,RHJ指数均随海拔升高而减少,其中,3个植被带的RH指数差异显著(P < 0.05),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和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的J指数差异不显著(P > 0.05);D指数沿海拔升高而增加,且3个植被带间差异显著(P < 0.05)。

      表 2  不同海拔样地植物多样性指数

      Table 2.  The diversity index of plant communities at different altitudes

      植被
      Vegetation
      丰富度指数(R
      Margalef index
      香农-威纳指数(H)
      Shannon-Wiener index
      辛普森指数(D)
      Simpson index
      均匀度指数(J)
      Pielou index
      ME12.71 ± 1.22 a3.26 ± 0.35 a0.81 ± 0.08 c1.13 ± 0.10 a
      SE11.67 ± 0.74 b2.68 ± 0.22 b1.57 ± 0.10 b1.08 ± 0.08 a
      HE10.68 ± 0.55 c2.29 ± 0.17 c1.88 ± 0.12 a0.85 ± 0.04 b
        注:图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海拔植被间的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 (P < 0.05)。下同。
        Notes: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in diversity index among vegetation at different altitudes. The same below.
    • 表3可知:各海拔植被带土壤理化性质沿海拔梯度呈不同变化规律,且差异显著(P < 0.05);土壤容重和pH值分别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土壤含水量、总有机碳、全氮、全钾、速效氮和速效钾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土壤全磷和速效磷随海拔升高先降低后增加。湿性常绿阔叶林土壤含水量、总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分别是亚热带季风常绿林的1.53、2.61、2.70、1.66、2.26、1.77、2.18、1.71倍。

      表 3  不同海拔植被带土壤理化性质特征

      Table 3.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vegetation zones at different altitudes

      植被
      Vegetation
      土层深度
      Soil
      depth/
      cm
      土壤含水量
      Moisture content/
      %
      容重
      Bulk
      density/
      (g·cm−3)
      pH总有机碳
      Organic carbon/
      (g·kg−1)
      全氮
      Total nitrogen/
      (g·kg−1)
      全磷
      Total
      phosphorus/
      (g·kg−1)
      全钾
      Total potassium /
      (g·kg−1)
      速效氮
      Available
      nitroge/
      (mg·kg−1)
      速效磷
      Available
      phosphorus/
      (mg·kg−1)
      速效钾
      Available potassium/
      (mg·kg−1)
      ME0~1046.0 Ac 1.17 Ea4.75Ea 78 Ac 1.23 Ac 1.88 Ab 20.9 Ac 294 Ac 5.60 Ab347 Ac
      10~2036.5 Bc1.29 Da4.85Da43 Bc0.83 Bc1.61 Bb19.1 Bc203 Bc4.64 Bb266 Bc
      20~3031.7 Cc1.47 Ca4.92Ca28 Cc0.61 Cc1.27 Cb18.1 Cc181 Cc3.72 Cb183 Cc
      30~4025.7 Dc1.60 Ba5.38Ba18 Dc0.45 Dc0.74 Db17.2 Dc138 Dc3.09 Db164 Dc
      40~5018.1 Ec1.62 Aa5.79Aa12 Ec0.34 Ec0.64 Eb14.4 Dc103 Ec2.77 Eb117 Ec
      均值31.6 c1.43 a5.14 a36 c0.69 c1.23 b17.9 d184 c3.96 b215 c
      SE0~1055.3 Ab0.96 Eb3.72Eb100 Ab2.03 Ab1.01 Ac40.8 Ab400 Ab4.09 Ac456 Ab
      10~2043.4 Bb1.08 Db4.58Db72 Bb1.28 Bb0.82 Bc36.8 Bb278 Bb3.66 Bc330 Bb
      20~3037.3 Cb1.16 Cb4.64Cb53 Cb1.07 Cb0.58 Cc34.0 Cb226 Cb2.72 Cc237 Cb
      30~4033.2 Db1.28 Bb4.69Bb47 Db0.93 Db0.36 Dc27.4 Db179 Db1.98 Dc217 Db
      40~5028.9 Eb1.31 Ab4.96Ab39 Eb0.70 Eb0.30 Ec24.0 Eb157 Eb1.23 Ec178 Eb
      均值39.6 b1.16 b4.52 b62 b1.20 b0.61 c32.6 b248 b2.74 c284 b
      HE0~1066.8 Aa0.78 Ec3.58Ec142 Aa3.16 Aa2.67 Aa47.0 Aa538 Aa14.3 Aa619 Aa
      10~2049.0 Ba0.83 Dc3.99Dc115 Ba2.35 Ba2.36 Ba42.7 Ba394 Ba11.5 Ba418 Ba
      20~3046.0 Ca0.98 Cc4.30Cc85 Ca1.49 Ca2.00 Ca40.1 Ca275 Ca7.34 Ca317 Ca
      30~4041.9 Da1.10 Bc4.37Bc72 Da1.32 Da1.73 Da37.3 Da226 Da5.56 Da273 Da
      40~5038.4 Ea1.18 Ac4.61Ac54 Ea0.97 Ea1.44 Ea34.8 Ea197 Ea4.53 Ea213 Ea
      均值48.4 a0.97 c4.17 c94 a1.86 a2.04 a40.4 a326 a8.64 a368 a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土层不同海拔植被带间差异显著(P < 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不同土层同一海拔植被带间差异显著(P < 0.05),图2同。
        Notes: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dicate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among vegetation zones at different altitudes in the same soil layer, different capital letters indicate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among the same altitudinal vegetation zones in different soil layers, the same as figure.2.
    • 各植被带土壤理化性质沿土层深度呈现不同变化规律,且差异显著(P < 0.05)(表3)。土壤含水量、总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均表现为随土层加深而减小,0~10 cm最大,40~50 cm最小;与0~10 cm相比,40~50 cm的上述各指标,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分别减小27.9 %、66 g·kg−1、0.89 g·kg−1、1.24 g·kg−1、6.5 g·kg−1、191 mg·kg−1、2.83 mg·kg−1、230 mg·kg−1,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分别减小26.4 %、61 g·kg−1、1.33 g·kg−1、0.71 g·kg−1、16.8 g·kg−1、243 mg·kg−1、2.86 mg·kg−1、278 mg·kg−1,湿性常绿阔叶林分别减小28.4 %、88 g·kg−1、2.19 g·kg−1、1.23 g·kg−1、12.2 g·kg−1、341 mg·kg−1、9.77 mg·kg−1、406 mg·kg−1。土壤容重和pH值均表现为随土层加深而增加,40~50 cm最大,0~10 cm最小。

    • 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在不同海拔植被带间差异显著(P < 0.05),且随海拔上升呈增大趋势(图2)。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均为湿性常绿阔叶林 > 半湿润常绿阔叶林 > 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

      图  2  不同海拔植被带土壤酶活性变化

      Figure 2.  Soil enzyme activities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zones at different altitudes

      不同海拔植被带酸性磷酸酶活性差异显著(P < 0.05),且随海拔上升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图2),其活性表现为湿性常绿阔叶林 > 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 > 半湿润常绿阔叶林。

    • 土壤酶活性沿剖面的变化均差异显著(P < 0.05),且随土层加深而降低,表现为0~10 cm土层最高,40~50 cm土层最低。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其活性呈现:0~10>10~20>20~30>30~40>40~50 cm。同土层的酶活性沿海拔上升呈显著不同的变化(P < 0.05),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沿海拔升高呈增加趋势,酸性磷酸酶活性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同一植被带下,土壤酶活性均随土层加深逐渐降低(图2)。

    • 水热条件、植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等环境因子对4种土壤酶活性在第1排序轴解释量为93.83%,第2排序轴解释量为3.97%,即前2轴对酶活性特征解释值为97.80%。表明前2轴能较好的解释土壤酶活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且主要由第1排序轴决定。第1、第2排序轴中,水热条件和植物多样性因子与土壤酶活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和0.998,进一步反映出土壤酶活性与环境因子关系密切。

      从土壤酶活性与环境因子的二维排序图(图3)可知:土壤全钾(TK)、pH和容重(BD)的箭头连线较长,能较好解释土壤酶活性的差异,其中,Margalef(R)、Shannon-Wiener(H)、Pielo-u指数(J)及年均气温(AT)、土壤温度(ST)与过氧化氢酶(Cat)、脲酶(Ure)、蔗糖酶(Suc)和酸性磷酸酶(Acp)夹角较大(> 90°),呈显著负相关(P < 0.05);Simpson指数(D)、土壤全钾(TK)、速效钾(AK)、含水量(MC)、速效氮(AN)、速效磷(AP)与上述4个酶夹角较小(< 90°),呈显著正相关,其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与总有机碳(SOC)和全氮(TN)夹角最小,脲酶与年均降水量(AR)夹角最小,酸性磷酸酶与全磷(TP)夹角最小,表明总有机碳和全氮对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存在极显著正效应(P < 0.01),年均降水量对脲酶存在极显著正效应,全磷对酸性磷酸酶存在极显著正效应,而4种酶活性与pH和容重(BD)夹角最大,说明4种酶活性与pH和容重存在显著负效应。

      图  3  土壤酶活性与环境因子的冗余度分析

      Figure 3.  Redundancy analysis of soil enzyme activity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综上可知:不同环境因子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差异较大。使用蒙特卡罗检验对17个因子进行大小排序得出:总有机碳(SOC)> 全氮(TN)> 容重(BD)> 速效钾(AK)> pH > 含水量(MC)> 速效氮(AN)> 全钾(TK)> 有效磷(AP)> 全磷(TP)> Pielou指数(J)> 年均降水量(AR)> 年均气温(AT)> 土壤温度(ST)> Simpson指数(D)> Margalef index指数(R)> Shannon-Wiener指数(H)。相关分析显示:各环境因子对土壤酶活性均影响显著(P < 0.05)。

    • 根据蒙特卡洛检验排序的大小,使用T-value双序图筛选出对土壤酶活性有显著影响的12个环境因子进行深入分析,以明确酶活性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由图4abd可知:脲酶(Ure)、过氧化氢酶(Cat)、蔗糖酶(Suc)和酸性磷酸酶(Acp)的箭头均穿过了黑圈,说明土壤总有机碳(SOC)、全氮(TN)速效钾(AK)与上述4个酶均呈显著正相关,对各酶活性影响较大。由图4fhl可知: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的箭头穿过了黑圈,说明土壤含水量(MC)、速效氮(AN)、全钾(TK)和年降水量(AR)和上述3个酶均呈显著正相关,对3个酶活性变化起促进作用。由图4cek可知: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的箭头均穿过了白圈,说明容重(BD)、pH和Pielo-u指数(J)与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呈显著负相关,并对3个酶反向变化的影响较明显。由图4ij可知:酸性磷酸酶箭头完全落入了黑圈,说明速效磷(AP)和全磷(TP)与酸性磷酸酶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速效磷和全磷是影响酸性磷酸酶的正向变化主要因子。由图4cl可知,酸性磷酸酶箭头完全落入白圈,说明容重(BD)和年均降水量(AR)与酸性磷酸酶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年均降水量和土壤容重对酸性磷酸酶反向变化的影响最明显。

      图  4  单一环境因子对酶活性特征影响的检验结果

      Figure 4.  The test results of single environmental factor influencing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enzyme activities

    • 高原山区垂直气候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能够引起植被类型、凋落物输入质与量、土壤微生物及理化性质的显著改变,从而形成土壤酶的结构及活性在不同海拔高度的显著差异性[17]。本研究中,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及蔗糖酶的活性均随海拔升高呈显著增强的趋势,且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最大。湿性常绿阔叶林郁闭度最大,凋落物输入量大,根系及分泌物较多、腐殖质层较厚,导致土壤碳、氮及磷等养分含量的显著增加,其分解中释放的土壤中有机质、养分元素可以为酶促反应提供良好的基质[18]。土壤过氧化氢酶与蔗糖酶随海拔的增加,能够促进土壤有机物的转变与积累[19],土壤脲酶的增加能够分解土壤中的尿素,提高土壤的供氮能力[20]。因此,土壤酶活性随海拔的增加可能促进高海拔样地土壤养分循环、土壤生物活动、植物生长及群落演替。

      土壤酸性磷酸酶参与土壤磷循环和代谢,其活性的高低能够反映土壤磷的生物转换方向及强度[21]。本研究中,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随海拔升高呈先减小后增强的变化趋势,这与任玉连等[9]研究结果不同,这可能与不同地区土壤空间异质性有关。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土壤磷含量显著低于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湿性常绿阔叶林,表明受到的磷限制程度低于其它2种植被带,无需微生物分泌更多的磷酸酶来维持速效磷供给[22]。因此,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沿海拔的变化反映了植物生长需求及土壤供磷水平之间的平衡关系。

      不同植被带相同土层酶活性随海拔上升呈增加趋势。一方面,随着海拔上升,同一土层容重变小,根系分布逐渐增多,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增加促进土壤微生物的代谢产酶能力[23];另一方面,相同土层酶活性的海拔变化规律与养分元素一致,表明高海拔植被带土壤剖面的水热条件和肥力状况良好,促进了土壤酶活性。在土壤层次上,由于受生物、淋溶等共同作用,使土壤中养分物质在不断地进行交换,导致各土层间土壤理化性质的显著差异[24],从而对土壤酶活性的垂直分布造成影响。研究发现,各海拔植被带下4种土壤酶活性沿土层逐渐减小,这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碳、氮和磷等养分含量垂直变化趋势相一致。因此,不同海拔土壤酶活性垂直变化与土壤微生物及土壤养分沿土层分布密切相关。

    • 海拔是重要的山地地形因子之一,海拔的变化会引起水热条件的梯度变化[25],Zuccarini等[26]研究发现,土壤水分会对酶活性产生显著的影响,升温时只有伴随充足的水分条件才能增加土壤酶活性。本研究发现,降水量和土壤含水量对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但降水量的增多会对酸性磷酸酶产生显著负效应。这与酶的底物变化有关,水分沿海拔的增加能够促进凋落物分解和高分子化合物形成[27],积累的有机质增加了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的反应底物,但大量降雨加剧了土壤磷素的淋溶作用,导致研究区整体处于低磷状态(全磷均值为1.29 g·kg−1),使磷酸酶对磷的底物利用率较低。前人研究表明[28-29],温度可直接或间接影响酶活性,适宜的温度对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环境因子对酶活性影响的排序”表明,土壤温度对酶活性总体解释性较弱,低海拔植被带较高的土壤温度未能显著影响到土壤酶的活性。可能由于文山低海拔植被带日照时间长,强光合作用促进植被呼吸速率[30],导致生境热量循环加快,刺激了微生物对土壤碳氮等酶促底物的分解速率,进而限制低海拔植被带土壤酶活性。

      植被多样性不仅影响着森林群落结构组成,还对土壤基质及养分库起稳定作用[31],从而引起土壤酶活性对植被多样性的变化做出响应。本研究中,植被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对土壤酶活性产生不同程度的负向影响,其中,均匀度指数最明显,这与杨秉珣等[32]研究结果相似。保护区主要以典型亚热带阔叶林为主,群落组成差异较小,均匀度指数对群落分布的影响较其他指数强,随着海拔上升,植被由草本、灌木群落向乔木群落进行演替,地表覆盖物和地下根系腐解物逐渐增多,伴随着低温环境,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能力受到抑制,土壤养分物质以积累为主[33],从而使土壤酶的底物和活性随海拔上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 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着土壤酶的活性及稳定性[34],但不同土壤理化因子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程度有差别。土壤有机质和矿质元素是土壤中酶促底物的主要供源,是土壤酶的载体[35]。本研究中,土壤有机质和矿质元素(氮、磷、钾)对土壤各酶活性存在显著的正效应,其中,总有机碳和全氮最明显,表明土壤养分沿海拔的增加促进了样地酶活性,这与许全等[36]研究结果相似。

      土壤pH能够决定土壤有机分子功能基团的离子化,影响酶和底物的构象[28],本研究发现,土壤pH与各个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土壤酶活性随土壤pH的升高而降低,这与Sinsabaugh等[37]等研究结果不同,这可能是由土壤的空间异质性,造成土壤pH和酶活性的关系不同所致。土壤容重通过改变土壤紧实度来影响土壤水分条件、空气组成和热量状况,进而调控土壤酶活性[38]。研究表明,土壤容重与各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土壤酶活性随土壤容重增加而降低,这与吕瑞恒等[6]和马剑等[7]研究结果相似。

      土壤理化性质的海拔差异对土壤酶活性分布规律产生重要影响,土壤酶活性的增强,则能够改变土壤理化性质,有利于土壤养分元素的积累,促进植物生长及群落演替[39]。因此,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高度-植被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之间存在复杂的耦联关系。

    • 不同植被带土壤酶活性沿海拔梯度呈现不同的变化特征,较高海拔的湿性常绿阔叶林土壤酶活性显著高于较低海拔的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与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群落。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随海拔升高呈增加趋势,而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不同海拔植被带各土壤酶活性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

      冗余分析和单一因子检验表明,各环境因子对酶活性具有不同的影响。土壤有机质和矿质元素(氮、磷、钾)是调控土壤酶活性变化的主要因子;容重和pH与土壤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表明较低的容重和pH可能有利于提高土壤酶的活性;植被多样性和水热条件的海拔差异是驱动酶活性变化的重要因子。

参考文献 (3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