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不同覆盖处理对油茶细根生长与死亡的影响

刘俊萍 左继林 秦健 闫梦 程离 王翰琨 周增亮 胡冬南

引用本文:
Citation:

不同覆盖处理对油茶细根生长与死亡的影响

    通讯作者: 胡冬南, dnhu98@163.com
  • 基金项目:

    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161BBF6008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1560218

  • 中图分类号: S794.4

Effects of Different Cover Treatment on the Growth and Death of Fine Roots of Camellia oleifera

    Corresponding author: HU Dong-nan, dnhu98@163.com
  • CLC number: S794.4

  •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覆盖处理对油茶细根生长、死亡的影响,为油茶水分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微根管动态监测技术,以"长林4号"油茶林为试材,设置了黑地膜、油茶壳、花生秆+稻草、生态膜以及对照(无覆盖)5种处理,对林地0~40 cm土壤剖面的油茶细根进行了为期1年的观测。 结果 表明:花生秆+稻草处理和黑地膜处理显著增大了油茶活细根的总根长、总根尖数以及总表面积,其中以花生秆+稻草处理最优;但对活细根平均直径的促进作用却以黑地膜最为显著。4种覆盖处理死细根的总根长、总根尖数以及总表面积均大于对照;与对照处理相比,4种覆盖处理都有助于减小死细根的直径,且差异显著。油茶活细根的总根长、总根尖数以及总表面积在3月和6-7月出现峰值;而死细根的总根长、总根尖数以及总表面积在春季变化较平缓,而后缓慢上升。油茶细根的净生长速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5-6月出现峰值。花生秆+稻草处理和黑地膜处理显著提高了油茶细根的年净(根长)生产力,其中花生秆+稻草处理作用最为明显。 结论 夏季为油茶细根生长和死亡的高峰期,花生秆+稻草处理对促进油茶活细根根量和年净(根长)生产力的作用最显著,黑地膜处理对促进油茶活细根直径的增大效果最明显。
  • 图 1  活细根形态指标的动态变化

    Figure 1.  Dynamic changes of morphology indicators of active fine root

    图 2  死细根形态指标的动态变化

    Figure 2.  Dynamic changes of morphology indicators of dead fine root

    图 3  不同覆盖处理下净生长速率的动态变化

    Figure 3.  Dynamic change of net growth rate under different coverage treatments

    图 4  不同覆盖处理下年细根净生长量的差异

    Figure 4.  Differences in net growth of fine roots under different cover treatments

    表 1  试验处理

    Table 1.  Test treatment

    处理Cover treatment 具体内容Specific content
    对照 不覆盖
    黑地膜 主要原料为聚乙烯,厚度0.015 mm
    花生秆+稻草 3.5 kg稻草+2.5 kg花生秆,整秆覆盖
    生态膜 成份为铝箔无纺布,厚度0.08 mm
    油茶壳 3 kg未粉碎的油茶壳覆盖
    下载: 导出CSV

    表 2  活细根形态指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Table 2.  Repeated measurement variance analysis results of morphology indicators of active fine root

    变异来源
    Source of variation
    总根长TRL 总表面积TSA 总根尖数TRT 平均细根直径ARD
    P F P F P F P F
    时间Time 0.010 4.541 0.015 4.061 0.067 2.593 0.038 3.119
    时间*覆盖处理Time*Cover treatment 0.188 1.289 0.291 1.170 0.243 1.221 0.642 0.894
    覆盖处理Cover treatment < 0.001 10.560 0.004 88.345 < 0.001 12.426 0.154 1.884
    下载: 导出CSV

    表 3  活细根形态指标多重比较结果

    Table 3.  Multiple comparisons result of morphology indicators of active fine root

    覆盖措施
    Cover methods
    总根长
    TRL/mm
    总表面积
    TSA/mm2
    总根尖数
    TRT/个
    平均细根直径
    ARD/mm
    对照 124.649c 288.842c 17.073b 0.651ab
    黑地膜 220.982b 551.089b 27.183b 0.699a
    花生秆+稻草 436.741a 856.359a 65.783a 0.585b
    生态膜 136.578c 302.834c 20.600b 0.657ab
    油茶壳 122.206c 273.336c 17.491b 0.664ab
    下载: 导出CSV

    表 4  死细根形态指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Table 4.  Repeated measurement variance analysis results of morphology indicators of dead fine root

    变异来源
    Source of variation
    总根长TRL 总表面积TSA 总根尖数TRT 平均细根直径ARD
    P F P F P F P F
    时间Time 0.018 3.886 0.017 3.905 0.003 6.036 0.489 1.011
    时间*覆盖处理Time*Cover treatment 0.358 1.108 0.371 1.096 0.135 1.374 0.081 1.497
    覆盖处理Cover treatment 0.585 0.726 0.620 0.671 0.489 0.888 < 0.001 12.984
    下载: 导出CSV

    表 5  死细根形态指标多重比较结果

    Table 5.  Multiple comparisons result of morphology indicators of dead fine root

    覆盖措施
    Cover methods
    总根长
    TRL/mm
    总表面积
    TSA/mm2
    总根尖数
    TRT/个
    平均细根直径
    ARD/mm
    对照 20.097a 45.888a 2.454a 0.757a
    黑地膜 57.290a 72.757a 8.382a 0.672b
    花生秆+稻草 41.499a 67.713a 6.836a 0.579c
    生态膜 36.439a 72.375a 4.673a 0.656b
    油茶壳 28.440a 29.978a 3.891a 0.653b
    下载: 导出CSV
  • [1] 胡冬南, 牛德奎, 张文元, 等.钾肥水平对油茶果实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2): 243-248.

    [2] 杨永辉, 武继承, 赵世伟, 等.不同保墒与土壤结构改良措施对土壤结构及小麦、玉米水分利用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 2018, 25(2): 220-227.

    [3]

    Hipps N A, Davies M J, Johnson D S. Effects of different ground vegetation management systems on soil quality, growth and fruit quality of culinary aplle trees[J]. Journal of Pomology & Horticulture Science, 2004, 79(4): 610-618.
    [4] 曹振凯.地膜及秸秆覆盖对土壤水热和作物生长的影响[D].西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5] 沈必满, 金朝满, 陈德堂.地膜覆盖技术在油茶生产中的应用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 2013, 19(7): 93-98. doi: 10.3969/j.issn.1007-7731.2013.07.041

    [6] 王玉娟.油茶林地覆盖和间种对土壌理化性质及幼林生长的影响[D].长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9: 15-45.

    [7] 田日昌, 陈洪松, 王克林.雨季红壤坡地油茶林土壤水势变化特征及耗水规律[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8(3): 39-44. doi: 10.3969/j.issn.1673-4831.2008.03.008

    [8] 赵睿宇.地表覆盖对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及酶活性的影响[D].北京: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7.

    [9] 赵德铭, 张育丽, 徐雅光, 等.不同覆盖措施对枣园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影响[J].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4, 26(3): 74-78. doi: 10.3969/j.issn.1009-0568.2014.03.014

    [10] 王玉娟, 陈永忠, 王湘南.稻草覆盖对油茶幼林林地土壤温度及新梢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 2009, 27(2): 49-52. doi: 10.3969/j.issn.1003-8981.2009.02.012

    [11] 殷涛, 何文清, 严昌荣, 等.地膜秸秆双覆盖对免耕种植玉米田土壤水热效应的影响[J].农业工程报, 2014, 30(19): 78-87.

    [12]

    Shibata H, Hiura T, Tanaka Y, et al. Carbon cycling and budget in a forested basin of southwestern Hokkaido, northern Japan[J]. Ecological Research, 2005, 20(3): 325-331. doi: 10.1007/s11284-005-0048-7
    [13]

    Chen X Y, Eamus D, Hutley L B. Seasonal patterns of fine-root productivity and turnover in a tropical savanna of northern Australia[J]. Journal of Tropic Ecology, 2004, 20(2): 221-224. doi: 10.1017/S0266467403001135
    [14] 牛学礼, 南志标.运用微根管技术研究草地植物细根的进展[J].草业学报, 2017, 26(11): 205-215. doi: 10.11686/cyxb2017041

    [15] 张志山, 李新荣, 张景光, 等.用Minirhizotrons观测柠条根系生长动态[J].植物生态学报, 2006, 30(3): 45-464.

    [16] 史建伟, 王政权, 于水强等.落叶松和水曲柳人工林细根生长、死亡和周转[J].植物生态学报, 2007, 31(2)333-342. doi: 10.3321/j.issn:1005-264X.2007.02.018

    [17]

    Burton A J, Pregitzer K S, Hendrick R L. Relationships between fine root dynamics and nitrogen availability in Michigan northern hardwood forests[J]. Oecologia, 2000, 125(3): 389-399. doi: 10.1007/s004420000455
    [18] 李帅锋, 贾呈鑫卓, 杨利华, 等.林龄对思茅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 2018, 31(2): 26-33.

    [19]

    Burke M K. Raynal D J. Fine root growth phenology, production and turnover in a northern hardwood forest ecosystem[J]. Plant and Soil, 1994, 162(1): 135-146. doi: 10.1007/BF01416099
    [20]

    Wardle D A, Bardgett R D, Klironomos J N, et al. Ecological linkages between aboveground and below ground biota[J]. Science, 2004, 304(5677): 1629-1633. doi: 10.1126/science.1094875
    [21]

    Zhang X Q, Wu K H, Murach D. A review of methods for fine-root production and turnover of trees[J].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0, 20(5): 815-883.
    [22] 王孟本, 荀俊杰, 陈建文, 等.晋西北黄土区幼龄柠条细根的净生长速率[J].生态学报, 2010, 30(5): 1117-1124.

    [23] 袁军, 谭晓风, 袁德义, 等.油茶根系分布规律调查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 2009, 29(4): 30-32. doi: 10.3969/j.issn.1001-3776.2009.04.007

    [24] 习金根, 吴浩, 王一承, 等.花生秸秆覆盖栽培对菠萝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27): 14915-14916.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10.27.038

    [25] 吕小荣, 努尔夏提·朱马西, 吕小莲.我国秸秆还田技术现状与发展前景[J].现代化农业, 2004, (9): 41-42. doi: 10.3969/j.issn.1001-0254.2004.09.007

    [26] 刘文乾, 杨富位, 杨俊伟.半干旱山区冬小麦秸秆覆盖栽培条件下土壤水分及增产效果研究[J].甘肃农业, 2004, (2): 30.

    [27] 张喜英, 陈素英, 裴冬, 等.秸秆覆盖下的夏玉米蒸散、水分利用效率和作物系数的变化[J].地理科学进展, 2002. 21(6): 583-592. doi: 10.3969/j.issn.1007-6301.2002.06.008

    [28]

    Muliele M T, Bielders C L, van Asten P J A. Short- and medium-term impact of manual tillage and no-tillage with mulching on banana roots and yields in banana-bean intercropping systems in the East African Highlands[J]. Field Crops Research. 2015, 171: 1-10. doi: 10.1016/j.fcr.2014.10.015
    [29] 陈素英, 张喜英, 刘孟雨.玉米秸秆覆盖麦田下的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动态规律[J].中国农业气象, 2002, 23(4): 35-38.

    [30] 付鑫, 王俊, 张祺, 等.秸秆和地膜覆盖对渭北旱作玉米农田土壤氮组分与产量的影响[J/OL].生态学报, 2018(19): 1-8.

    [31]

    Sánchez-Calderón L, López-Bucio J, Chacón-López A, et al. Phosphate starvation induces a determinate developmental program in the roots of Arabidopsis thaliana[J]. Plant Cell Physiol, 2005, 46(1): 174-184. doi: 10.1093/pcp/pci011
    [32] 张小全.环境因子对树木细根生物量、生产与周转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5): 566-573. doi: 10.3321/j.issn:1001-1498.2001.05.017

    [33]

    Farrar J F, Jones D L. The control of carbon acquisition by roots. New Phytologist, 2000, 147(1): 43-53. doi: 10.1046/j.1469-8137.2000.00688.x
    [34]

    Shin R, Schachtman D P. Hydrogen peroxide mediates plant root cell response to nutrient deprivation[J]. Proc Natl Acad, 2004, 101(23): 8827-8832. doi: 10.1073/pnas.0401707101
  • [1] 李春萍王世伟丁俊杰潘存德马彬努尔夏提·克里木江米热丁·艾海提祖力皮卡尔·吐松 . 施氮水平对核桃细根呼吸速率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9, 32(6): 56-62.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6.008
    [2] 陈升侃周长品翁启杰李发根李建文周建清甘四明 . 尾叶桉×细叶桉木材密度与生长的联合选择. 林业科学研究, 2018, 31(2): 77-82.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8.02.011
    [3] 苏建荣邓疆罗香杨文云 . 元宝槭幼树施肥研究 Ⅰ.不同施肥处理对生长与构型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2): 147-152.
    [4] 甘四明李梅李发根吴坤明吴菊英卢国桓白嘉雨 . 尾叶桉×细叶桉杂种无性系扦插生根和生长性状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2): 135-140.
    [5] 刘宇徐焕文刘桂丰姜静 . 赤霉素GA4+7处理下白桦无性系生长及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7, 30(1): 181-189.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1.025
    [6] 郭文福蔡道雄贾宏炎温恒辉 . 马尾松与红椎等3种阔叶树种营造混交林的生长效果.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6): 839-845.
    [7] 罗达史彦江宋锋惠吴正保马合木提·阿不来提李嘉诚张晋 . 平欧杂种榛细根空间分布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19, 32(1): 81-89.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1.011
    [8] 问宇翔冯坤乔童冉吴统贵王高峰 . 水杉人工林细根和粗根碳氮磷计量特征对N添加的响应. 林业科学研究, 2022, 35(3): 161-168.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2.03.018
    [9] 张小全 . 环境因子对树木细根生物量、生产与周转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5): 566-573.
    [10] 杨玉盛蔡丽平陈光水何宗明陈银秀 .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群落细根N、P养分现存量动态变化.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5): 575-581.
    [11] 秘洪雷兰再平孙尚伟傅建平彭晶晶马鑫 . 滴灌栽培杨树人工林细根空间分布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17, 30(6): 946-953.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6.009
    [12] . 不同年龄巨桉人工林枯落物和细根碳储量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9, 22(3): -.
    [13] . 不同年龄巨枝人工林枯落物和细根碳储量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9, 22(3): -.
    [14] . 石灰石粉混施剂量对酸雨区马尾松细根特征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09, 22(6): 840-845.
    [15] 梁坤南白嘉雨 . 尾叶桉种源─家系生长与抗风性选择.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6): 700-707.
    [16] . 遮荫对茶花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09, 22(4): -.
    [17] 于晓丽李发根翁启杰周长品甘四明 . 桉树扦插生根和生长性状的QTL定位. 林业科学研究, 2011, 24(2): 200-204.
    [18] 肖德卿邓章文罗芊芊徐肇友沈斌陈焕伟徐洪辉周志春 . 幼龄红豆树生长和形质性状家系变异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21, 34(3): 152-157.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1.03.017
    [19] 张运宋崇林陈健史作民肖文发赵广东袁小平吴建国 . 10年生杉木人工林叶片和细根功能性状对土壤磷添加的响应. 林业科学研究, 2022, 35(4): 23-32.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2.004.003
    [20] 仲崇禄弓明钦康丽华 . 土壤元素与木麻黄生长和VA菌根菌侵染率的关系. 林业科学研究, 1998, 11(2): 135-141.
  • 加载中
图(4) / 表(5)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420
  • HTML全文浏览量:  1568
  • PDF下载量:  3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8-09-20
  • 录用日期:  2018-12-28
  • 刊出日期:  2019-06-01

不同覆盖处理对油茶细根生长与死亡的影响

    通讯作者: 胡冬南, dnhu98@163.com
  • 1. 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江西省森林培育重点实验室, 江西 南昌 330045
  • 2.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32
基金项目:  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161BBF6008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1560218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覆盖处理对油茶细根生长、死亡的影响,为油茶水分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微根管动态监测技术,以"长林4号"油茶林为试材,设置了黑地膜、油茶壳、花生秆+稻草、生态膜以及对照(无覆盖)5种处理,对林地0~40 cm土壤剖面的油茶细根进行了为期1年的观测。 结果 表明:花生秆+稻草处理和黑地膜处理显著增大了油茶活细根的总根长、总根尖数以及总表面积,其中以花生秆+稻草处理最优;但对活细根平均直径的促进作用却以黑地膜最为显著。4种覆盖处理死细根的总根长、总根尖数以及总表面积均大于对照;与对照处理相比,4种覆盖处理都有助于减小死细根的直径,且差异显著。油茶活细根的总根长、总根尖数以及总表面积在3月和6-7月出现峰值;而死细根的总根长、总根尖数以及总表面积在春季变化较平缓,而后缓慢上升。油茶细根的净生长速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5-6月出现峰值。花生秆+稻草处理和黑地膜处理显著提高了油茶细根的年净(根长)生产力,其中花生秆+稻草处理作用最为明显。 结论 夏季为油茶细根生长和死亡的高峰期,花生秆+稻草处理对促进油茶活细根根量和年净(根长)生产力的作用最显著,黑地膜处理对促进油茶活细根直径的增大效果最明显。

English Abstract

  •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山茶科山茶属的灌木或小乔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1]。地面覆盖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作物栽培技术,广泛地应用到蔬菜、果树、经济树种、城市景观绿化等不同的领域[2-4]。沈必满等对油茶幼林进行地膜覆盖与不覆盖对其生长量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地膜覆盖有利于油茶的高生长和提高成活率[5]。王玉娟等研究发现油茶林地覆稻草后土壤理化性状均优于对照,土壤水分含量、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及微生物数量显著提高[6]。田日昌等认为,稻草、茶壳吸水且保水,对油茶的保墒效果较好[7]。近年来,相关学者在覆盖上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8-11],对植物细根影响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利用微根管动态检测技术研究覆盖对油茶细根影响的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

    本研究选取了生产实践中常用的4种覆盖材料,通过比较不同覆盖处理对油茶细根的动态变化,明确不同覆盖处理对油茶细根生长、死亡的影响,并对比其规律异同,以期为油茶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 试验地位于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西村镇,属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 595.8 mm,年平均温度16.4℃。土壤为红壤,是油茶的适生区和主产区。试验地面积为720 m2,油茶种植密度为2 m×3 m。该试验地地势平缓,土壤基本养分含量如下:有机质12.65 g·kg-1,硝态氮4.37 mg·kg-1,铵态氮69.81 mg·kg-1,有效磷7.02 mg·kg-1,速效钾93.73 mg·kg-1,土壤pH值3.51。供试材料为2011年种植的高产无性系“长林4号”,试验前测得油茶平均株高、冠幅以及地径分别为180 cm、147 cm、50 mm。

    • 2015年6月对油茶林地进行地表覆盖,设置了黑地膜、花生秆+稻草、生态膜、油茶壳地表覆盖和对照共5个处理。各处理养分管理一致,具体处理内容见表 1。每个处理选取6株长势均一,无病虫害的油茶,于2016年2月在处理株下各埋设一根微根管,共30根微根管。微根管(长90 cm,外径5.5 cm,内径5.0 cm)与地面呈45°角,露出地面约33 cm,垂直观测距离约40 cm。安装完微根管后将管口用盖子密封好,避免雨水进入管子里,造成对BTC探头的损坏,并对露出地面部分进行喷漆处理。为减少管的安装造成对根生长的影响,使管与土壤达到良好的接触,在微根管安装近1年后进行数据采集[12-14]

      表 1  试验处理

      Table 1.  Test treatment

      处理Cover treatment 具体内容Specific content
      对照 不覆盖
      黑地膜 主要原料为聚乙烯,厚度0.015 mm
      花生秆+稻草 3.5 kg稻草+2.5 kg花生秆,整秆覆盖
      生态膜 成份为铝箔无纺布,厚度0.08 mm
      油茶壳 3 kg未粉碎的油茶壳覆盖
    • 采用BTC图像采集系统(美国Bartz技术公司生产)进行图像的采集,观测窗面积为1.8 cm×1.4 cm,每次每个微根管可收集40张图片。取样从2017年2月到2017年12月,每月月底采集一次微根图像,共取样11次。用WinRHIZOTron图像分析软件对所采集的图像进行描根处理,分活细根(白色与褐色细根)和死根(黑色与两次观测期间消失的细根)两类[15-17],根据图像采集时间、微根管号、观测框位置、细根编号等建立细根数据库[16, 18]

      本研究所采用的细根指标为总根长、总根尖数、总表面积、平均直径、净生长速率以及细根年净生长量,以下分别以TRLTRTTSAARDRLDNGR以及RLDNG简称。根长密度(RLD)是研究细根的基本参数[19-20],其计算公式如下:

      $ R L D=R L / A \times D O F $

      其中,RL为观测窗中观测到的细根根长;A为观测窗面积;DOF为田间深度,一般为0.2~0.3 cm,本研究中DOF取0.2 cm[21]

      细根净生长速率(RLDNGR)为单位时间的细根根长密度净增加量[22],按下式计算:

      $ R L D_{N G R}=\left(R L D_{n+1}-R L D_{n}\right) / T $

      RLDn+1RLDn分别表示第n+1次与第n次观测到的细根根长密度,T为相邻两次观测的间隔天数。RLDNGR为正,说明细根生长速率大于死亡速率,反之为生长速率小于死亡速率。

    • 用Microsoft Excel 2013按活根和死根对数据进行整合,采用IBM Statistcis SPSS 20.0软件对重要的细根生长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其中的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覆盖处理下油茶细根的生长指标是否具有显著差异进行检验, 并对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从而比较不同覆盖处理下油茶细根的生长动态以及死亡动态差异。并用Origin 8.1制图软件对相关重要指标进行图表绘制。

    • 为总体比较不同覆盖处理下油茶细根的差异,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2017年2月—2017年12月共11次观测得到的油茶活细根现存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见表 2表 3。多元方差分析(Pillai’s追踪系数)结果表明,TRL(总根长)、TSA(总表面积)以及ARD(平均直径)在不同观测时期存在显著差异,4个形态指标均无时间与覆盖处理的交互作用。除ARD外,其它3个指标都在不同的覆盖处理下存在极显著差异。

      表 2  活细根形态指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Table 2.  Repeated measurement variance analysis results of morphology indicators of active fine root

      变异来源
      Source of variation
      总根长TRL 总表面积TSA 总根尖数TRT 平均细根直径ARD
      P F P F P F P F
      时间Time 0.010 4.541 0.015 4.061 0.067 2.593 0.038 3.119
      时间*覆盖处理Time*Cover treatment 0.188 1.289 0.291 1.170 0.243 1.221 0.642 0.894
      覆盖处理Cover treatment < 0.001 10.560 0.004 88.345 < 0.001 12.426 0.154 1.884

      表 3  活细根形态指标多重比较结果

      Table 3.  Multiple comparisons result of morphology indicators of active fine root

      覆盖措施
      Cover methods
      总根长
      TRL/mm
      总表面积
      TSA/mm2
      总根尖数
      TRT/个
      平均细根直径
      ARD/mm
      对照 124.649c 288.842c 17.073b 0.651ab
      黑地膜 220.982b 551.089b 27.183b 0.699a
      花生秆+稻草 436.741a 856.359a 65.783a 0.585b
      生态膜 136.578c 302.834c 20.600b 0.657ab
      油茶壳 122.206c 273.336c 17.491b 0.664ab

      多重比较结果(表 2)表明,花生秆+稻草处理的TRLTSA以及TRT(总根尖数)显著大于其它4个处理,黑地膜处理的TRLTSA显著大于生态膜、油茶壳以及对照处理。于ARD而言,黑地膜处理对油茶细根的促进作用显著优于花生杆+稻草处理,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

    • 图 1所示为2017年2月—2017年12月不同覆盖处理下油茶活细根现存量的年生长动态。T1~T11表示从第1次到第11次的观测日期。由图 1可知,各处理的TRLTRTTSA在2—5月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且在3月达到峰值;从5月到12月这3个指标的变化依然是先上升后下降,并且在7月再次出现峰值。黑地膜处理ARD在2月—5月先上升后下降,3月出现峰值及最大值;其它4个处理在此期间均呈下降趋势。生态膜处理的ARD在5月到12月先缓慢上升后趋于稳定最后缓慢下降,该处理ARD在6—8月的变化较其它时期平稳,且达到最大值。各处理的ARD在6月均出现峰值,对照处理的ARD在6月之后整体呈下降趋势;其它处理整体亦呈下降趋势,但与对照处理相比,变化幅度较大。

      图  1  活细根形态指标的动态变化

      Figure 1.  Dynamic changes of morphology indicators of active fine root

      图 1可知,黑地膜处理的TRLTSA在2月和3月优于其它处理,但在3月之后,花生秆+稻草处理的TRLTRTTSA都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而其它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黑地膜处理的ARD在油茶生育期内整体显著大于花生秆+稻草处理;在5月和7月,生态膜处理的ARD也显著大于花生秆+稻草处理,其它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

    • 表 4表明,死细根的TRL、TRT和TSA在不同的观测时间内差异显著,而ARD差异不显著。不同覆盖处理对油茶死细根的TRL、TRT和TSA影响无显著差异,但对ARD存在显著差异。死细根的四个形态均无时间与覆盖处理的交互作用。

      表 4  死细根形态指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Table 4.  Repeated measurement variance analysis results of morphology indicators of dead fine root

      变异来源
      Source of variation
      总根长TRL 总表面积TSA 总根尖数TRT 平均细根直径ARD
      P F P F P F P F
      时间Time 0.018 3.886 0.017 3.905 0.003 6.036 0.489 1.011
      时间*覆盖处理Time*Cover treatment 0.358 1.108 0.371 1.096 0.135 1.374 0.081 1.497
      覆盖处理Cover treatment 0.585 0.726 0.620 0.671 0.489 0.888 < 0.001 12.984

      表 5中可知,死细根的TRLTRTTSA虽然表现为4种覆盖处理均大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4种覆盖处理都有助于减小死细根的直径,且差异显著。其中花生秆+稻草处理的ARD显著小于黑地膜、生态膜以及油茶壳处理。

      表 5  死细根形态指标多重比较结果

      Table 5.  Multiple comparisons result of morphology indicators of dead fine root

      覆盖措施
      Cover methods
      总根长
      TRL/mm
      总表面积
      TSA/mm2
      总根尖数
      TRT/个
      平均细根直径
      ARD/mm
      对照 20.097a 45.888a 2.454a 0.757a
      黑地膜 57.290a 72.757a 8.382a 0.672b
      花生秆+稻草 41.499a 67.713a 6.836a 0.579c
      生态膜 36.439a 72.375a 4.673a 0.656b
      油茶壳 28.440a 29.978a 3.891a 0.653b
    • 图 2所示为2017年2月—12月不同覆盖处理下油茶死细根现存量的年生长动态。如图可知,生态膜处理的TRLTRT在2—5月先增大后减小,在3月出现一个小峰值,其它4个处理的TRLTRT在此期间变化都较为平缓;而在5月之后,除黑地膜和生态膜处理,其它3个处理的TRLTRT均呈缓慢上升趋势。黑地膜处理的TRLTRT在6月出现峰值,生态膜的TRLTRT在10月再次出现峰值,其它处理的峰值并不明显。5个覆盖处理的TSA在2—5月均变化稳定,在5—12月,各处理的TSA整体呈上升趋势;在此期间,黑地膜处理的TSA在6月出现峰值,花生秆+稻草处理与生态膜处理的TSA在10月出现峰值,其它处理无明显峰值。就ARD而言,对照处理与油茶壳处理的ARD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其中对照处理的ARD在8月出现最小值,为0.658 mm,最大ARD在9月出现,为0.786 mm;而油茶壳处理的ARD在5月出现最小值,为0.481 mm,在8月出现最大值,为0.809 mm。

      图  2  死细根形态指标的动态变化

      Figure 2.  Dynamic changes of morphology indicators of dead fine root

      从图中2可知,对照处理的TRLTSA在2月显著大于除黑地膜外的其它3个覆盖处理,在5月显著大于生态膜处理以及花生秆+稻草处理,5月之后,各处理的死根量虽大于对照处理,但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花生秆+稻草处理在油茶的整个生育期内显著减小了其ARD

    • 图 3为不同覆盖处理下油茶细根净生长速率的年动态变化。如图可知,油茶细根的RLDNGR(净生长速率)整体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且在5—6月出现峰值,峰值从大到小依次为花生秆+稻草处理>黑地膜处理>生态膜处理>对照>油茶壳处理。花生秆+稻草处理的RLDNGR在6月显著大于其它处理,但其它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的RLDNGR在7—12月均处于较低的水平,且变化较稳定。

      图  3  不同覆盖处理下净生长速率的动态变化

      Figure 3.  Dynamic change of net growth rate under different coverage treatments

    • 对2017年2月到12月共11次观测得来的10个RLDNG(净生长量)进行累加得到细根的一年内的RLDTNG(总净生长量),对各处理的RLDTNG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图 4所示。从图中可知,不同覆盖处理的RLDTNG存在显著差异。花生秆+稻草处理的RLDTNG显著高于其它4个处理,黑地膜处理的RLDTNG显著高于生态膜、油茶壳以及对照处理,而生态膜、油茶壳以及对照处理的RLDTNG差异不显著。油茶是轴状深根系树种,但根系大多分布在0~40 cm土层[23],因此根据RLDTNG可估算出各处理下油茶细根在0~40 cm土层的年净(根长)生产力,对照、黑地膜、花生秆+稻草、生态膜以及油茶壳处理的年净生产力分别为2.052×107、6.012×107、1.173×108、3.058×107 、1.551×107 m·hm-2

      图  4  不同覆盖处理下年细根净生长量的差异

      Figure 4.  Differences in net growth of fine roots under different cover treatments

    • 本研究发现油茶活细根的TRLTSAARD在不同观测时期均存在显著差异,且不同覆盖处理间差异显著。黑地膜处理的活细根ARD在3月出现了峰值及最大值,且黑地膜处理的TRLTSA在2月和3月优于其它处理,这可能是因为黑地膜这种材料透光率低,能够降低土温的日变化幅度,从而有助于促进油茶抽梢期细根的正常生长,并且增大其现存量。习金根等[24]认为花生秸秆有利于菠萝根系的生长,本研究发现在3月之后,花生秆+稻草处理的TRLTRTTSA都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这与其研究结果相似。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秸秆腐解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分,作物前期不利于保水;腐解高峰期结束后,秸秆还田具有明显的蓄水保墒能力[25-27];除此之外,该处理本身是属于养分添加型覆盖材料,大量研究表明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28-30]。各覆盖处理的活根TRLTRTTSA均在3月和7月出现峰值,说明油茶细根生长的高峰期不仅在春季,夏季也是其生长旺盛期,尤其体现在花生秆+稻草处理,其活根现存量在7月达到了最大值,这与夏季土壤资源(如温度、水分)适宜细根生理活动相关[31-33]

    • 本研究显示,TRLTRTTSA表现为4种覆盖处理均大于对照,这可能是因为覆盖处理后的土壤环境有利于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存,土壤资源的争夺致使细根大量死亡[34]。与对照处理相比,4种覆盖处理都有助于减小死亡细根的直径,且差异显著。其中花生秆+稻草处理的ARD显著小于黑地膜、生态膜以及油茶壳处理。本研究发现,各覆盖处理的死亡细根现存量在5月—12月呈缓慢上升趋势,这说明随着生长季的结束和冬季的到来,地下热量条件不利于细根生长,而致死亡细根现存量持续增大。

    • 本研究发现油茶细根的RLDNGR整体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且在5—6月出现峰值,说明油茶细根在该时期的细根生长现存量远大于其死亡现存量。夏季为细根最为活跃的时期,不断地有油茶新生根的出现,也不断地有细根的死亡,尽管如此,各处理的RLDNGR依旧为正值,且花生秆+稻草处理的RLDNGR在6月显著大于其它处理,说明该处理有助于提高油茶细根活跃期的净生长速率。本研究结果表明,油茶细根的年净生产量表现为花生秆+稻草处理最优,黑地膜次之,其它处理与对照间的差异不显著。对油茶细根的年净(根长)生产力进行估算,得出花生秆+稻草覆盖处理后,油茶细根的年净生产力提高了471.73%,黑地膜覆盖处理的年净生产力提高了65.87%,其它覆盖处理对提升油茶细根的净生产力作用不明显。

    • 覆盖一方面增大了油茶活细根的根量,促进了细根生长,尤其以花生秆+稻草处理的效果最为显著;另一方面,覆盖增大了细根的死亡量,以黑地膜处理作用较大。黑地膜处理对增大油茶活细根直径的作用显著强于花生秆+稻草处理。4种覆盖处理对油茶死亡细根的平均直径均有明显的减小作用,以花生秆+稻草处理作用最为明显。黑地膜处理对活细根现存量的促进作用在春季(3月)最为明显,而花生秆+稻草处理的活细根现存量在夏季(7月)出现明显峰值。花生秆+稻草处理和黑地膜处理显著提高了油茶细根的年净(根长)生产力,其中花生秆+稻草处理作用最为明显。

参考文献 (3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