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恩凤. 土壤酶与土壤肥力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9:54~61
[2] 中国科学院林业士壤研究所, 等. 全国土壤酶学研究论文集[C]. 沈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68: 7~14, 232~236
[3] 纪中华,李建增,沙毓沧. 金沙江干热河谷退化土地植被恢复模式及效益研究[J]. 中国水土保持, 1999, 12 (7) : 27~29
[4] 金振洲,欧晓昆. 干热河谷植被[M].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0: 141~230
[5] 国家标准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森林土壤分析[M]. 北京:标准出版社, 1988
[6] 许光辉,郑洪元. 土壤微生物分析方法手册[M].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6: 1~314
[7] 周礼恺. 土壤酶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7: 1~281
[8] 薛薇. SPSS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26~348
[9] 李勇. 试论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J]. 土壤通报, 1989, 26(4) : 190~192
[10] 陈竑竣,李传涵. 林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比较[J]. 林业科学, 1994, 30 (2) : 170~175
[11] 和文祥,朱铭莪,张一平. 土壤酶与重金属关系的研究现状[J].土壤与环境, 2000, 9 (2) : 139~142
[12] Frankenbergeir J R, Johanson J B, Nelson C O. Urease activity insewage sludge amended soils [J]. Soil Biol Biochem, 1983, 15:543~549
[13] 骆伯胜,钟继洪,陈俊坚. 土壤肥力数值化综合评价研究[J]. 土壤, 2004, 36 (1) : 104~106, 111
[14] 阎德仁,刘永军,王晶莹. 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含量的研究[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6, 24 (3) : 46~50
[15] 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 中国土壤酶学研究论文集[C].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16] Burns R G. Soil Enzymes[M]. Chelsea, USA: Lewis Publishers,1994: 93~97
[17] Doran JW. Defining soil quality for a sustainable environment[C].Madison,Wisconsin: Soil Society of America Special Publication,No. 35, 1994: 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