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泽慧. 在第四届中国竹子之乡联谊会暨全国竹(藤)业经济发展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J]. 竹子研究汇刊, 2000, 19 (3) : 2~3
[2] 马乃训. 我国的竹类科学研究[J]. 竹子研究汇刊, 1989, 8 ( 1) :76~83
[3] 夏有根,徐尔娜,许翠华,等. 我国竹子研究概述[J]. 江苏林业科技, 2000, 27 (3) : 44~48
[4] 郭起荣,胡芳名. 竹林培肥研究与50年理论与实践[J]. 经济林研究, 2001, 19 (3) : 53~55
[5] 黄启民,杨迪蝶,高爱新,等. 不同条件下毛竹光合作用的研究[J]. 竹类研究, 1989, 8 (2) : 8~16
[6] 许大全,李德耀,邱国雄,等. 毛竹( Phyllostachys pubescens)叶光合作用的气孔限制研究[J]. 植物生理学报, 1987, 13 ( 2) : 154~160
[7] 黄启民,杨迪蝶,高爱新. 毛竹光合作用的研究[J]. 林业科学,1989, 25 (4) : 366~369
[8] 杨迪蝶,黄启民. 毛竹实生苗生物量及光合速率的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1990, 3 (5) : 461~465
[9] 黄承才, 葛滢,常杰. 中亚热带东部毛竹叶片光合及呼吸的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 2000, 20 (5) : 14~16
[10] 陈存及,邱尔发,梁一池,等. 毛竹不同种源光合特性研究[J].林业科学, 2001, 37 (6) : 15~19
[11] 施建敏, 杨光耀, 郭起荣. 毛竹光合动态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 (5) : 551~555
[12] 张文勤. 毛竹枯梢病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研究[J]. 福建林学院学报, 1998, 18 (1) : 83~85
[13] 王俊刚, 宋新青. 不同竹龄雷竹若干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 2002, 22 (1) :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