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iang B, LiB L. A new mixed analyticalmethod for genetic analysisof diallel data[J]. Can J For Res, 2001, 31 (12) : 2252 - 2259
[2] 施季森, 叶志宏, 翁玉榛, 等. 杉木侧交系设计后代遗传分析[M] / /沈熙环. 种子园技术.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93 - 97
[3] 张建章,游昌顺,吕锦松. 杉木半双列杂交后代生长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 浙江林学院学报, 1998, 15 (2) : 138 - 144
[4] 何贵平,陈益泰,张国武. 杉木主要生长材质性状遗传分析及家系选择[J].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 (5) : 559 - 563
[5] 支济伟,陈益泰,骆秀琴,等. 杉木主要材质性状配合力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 1994, 7 (5) : 531 - 536
[6] 齐 明. 参试子代样本数对遗传分析结果的影响[J]. 林业科学研究, 1991, 4 (4) : 380 - 385
[7] 齐 明. 杉木育种中GCA和SCA的相对重要性[J]. 林业科学研究, 1996, 9 (6) : 498 - 503
[8] 马育华. 植物育种的数量遗传学基础[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2: 268 - 275, 378 - 410
[9] 李 力,施季森. 杉木两水平双列杂交亲本配合力分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0, 24 (5) : 9 - 13
[10] 彭俊华. 几个玉米自交系某些数量性状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配合力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87, 15 (3) : 215 - 220
[11] 叶培忠,陈岳武,刘大林,等. 配合力分析在杉木数量遗传中的应用[J]. 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学报, 1981 (3) : 1 - 21
[12] 陈益泰,吕本树,王赵民,等. 杉木双列杂交试验配合力分析[J]. 亚林科技, 1986 (1) : 7 - 20
[13] 陈岳武,施季森,刘大林,等. 杉木种内杂种优势及亲本配合力的分析[J]. 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学报, 1982 (2) : 1 - 20
[14] 叶志宏,施季森,翁玉榛,等. 杉木十一个亲本双列交配遗传分析[J]. 林业科学研究, 1991, 4 (4) : 380 - 385
[15] 王德银, 王启和. 杉木亲本配合力测定[J]. 四川林业科技,1991, 12 (3) : 4 - 10
[16] 王赵民,陈益泰. 杉木主要生长性状配合力分析及杂种优势的利用[J]. 林业科学研究, 1988, 1 (6) : 614 - 623
[17] 梁一池. 杉木配合力第1轮回选择的研究: I. 遗传参数估计及配合力效应分析[J]. 福建林学院学报, 1999, 19 (3) : 193 - 196
[18] Pederson D G. A Comparison of four experimental designs for theestimation of heritability [J]. Theoretical and App lied Genetics,1972, 42 (8) : 371 - 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