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赵天锡,陈章水.中国杨树集约栽培[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 陈章水. 杨树栽培实用技术[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3] 胡新生,王世绩. 树木水分胁迫生理与耐旱性研究进展及展望[J]. 林业科学,1998,34(2):77-89
[4] 刘建伟,胡新生,刘雅荣,等. 半干旱地区八种杨树无性系苗期净光合速率变化的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1994,7(5):475-486
[5] 万雪琴, 夏新莉, 尹伟伦, 等. 不同杨树无性系扦插苗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及其生理机制[J]. 林业科学,2006, 42(5): 133-137
[6] 胡新生, 王世绩. 温度和湿度对杨树无性系光合机构CO2瞬间响应分析[J]. 林业科学研究,1996, 9(4): 368-375
[7] 高 健, 黄大国. 影响滩地杨树净光合速率的生理生态因子研究[J]. 中南林学院学报,2002, 22(2): 40-43
[8] 胡建军, 张蕴哲, 卢孟柱, 等. 欧洲黑杨转基因稳定性及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04, 40(5):105-109
[9] 中国杨树委员会杨树考察组,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杨树适地适树综合研究组. 北疆额尔齐斯河河谷杨树林考察报告 . 北京:中国林科院林业所,1982
[10] [10] 李银芳,杨 戈. 箭杆杨农田防护林合理灌溉的林木水分生理分析[J]. 防护林科技,1997(1):7-12
[11] [11] 曾凡江,宋 轩. 新疆绿洲杨树的生理生态学研究展望[J]. 应用生态学报,2000,11(5):780-784
[12] [12] 桑玉强,郭 芳,张劲松,等.毛乌素沙地新疆杨蒸腾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J]. 林业科学,2009,45(9):66-71
[13] [13] 周洪华,陈亚宁,李卫红,等. 干旱区胡杨光合作用对高温和CO2浓度的响应[J].生态学报,2009,29(6):2797-2810
[14] [14] 邱 箭,郑彩霞,于文鹏.胡杨多态叶光合速率与荧光特性的比较研究[J].吉林林业科技,2005,34(3):l9-21
[15] [15] 马焕成,王沙生,蒋湘宁.胡杨气体交换特性[J].西南林学院学报,1998,18(1):24-32
[16] [16] 付士磊,周永斌,何兴元,等. 干旱胁迫对杨树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6,17(11):2016-2019
[17] [17] 段爱国,保尔江,张建国.水分胁迫下华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离体枝条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J].林业科学研究,2005,18(5):578-584
[18] [18] 张建国,李吉跃,沈国舫. 树木耐旱特性及其机理研究[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