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176
[2] 王立青,江荣高,陈蕙芳. 厚朴酚与和厚朴酚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5,36(10):1591-1594
[3] 殷帅文,何旭梅,郎峰祥,等.厚朴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贵州农业科学,2007,35(6):133-135
[4] 斯金平,张志松,潘心平.厚朴研究综述[J].浙江林业科技,1994,14(1):51-54
[5] 李晓洁, 徐化成.白皮松种子发芽习性及其种源变异的研究[J].林业科学,1989,25(2):97-104
[6] 宋丽华,王娅丽.几个臭椿种源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变异研究[J].农业科学研究,2005,26(1):18-22
[7] 郭丽冰,赵丽华. HPLC测定不同来源姜制厚朴中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含量[J].中国现代中药, 2006,8(9):17-19
[8] 王承南,夏传格. 厚朴药理作用及综合利用研究进展[J]. 经济林研究,2003,21(3):80-81
[9] 潘心平,斯金平,刘 饶,等.厚朴播种育苗密度[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4,11(3):253-257
[10] 程诗明,顾万春. 苦楝表型性状梯度变异的研究[J].林业科学,2006,42(5):29-35
[11] 马绍宾,姜汉侨,黄衡宇,等. 药物植物桃儿七不同种群种子产量初步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1,12(3): 363-368
[12] 于顺利,陈宏伟,李 晖. 种子重量的生态学研究进展[J].植物生态学报,2007 ,31 (6) 989-997
[13] 续九如. 林木数量遗传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34-51
[14] 徐化成,孙肇凤.油松种群地理分化的多变量分析[J].林业科学,1984,20(1):9-17
[15] 张 萍,金国庆,周志春,等.木荷苗木性状的种源变异和地理模式[J].林业科学研究,2004,17(2):192-198
[16] 魏胜利,王文全,秦淑英,等. 甘草种源种子形态与萌发特性的地理变异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8): 869-872
[17] 武高林,杜国祯. 植物种子大小与幼苗生长策略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8,19(10):19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