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孙永平.栗山天牛防治技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 唐艳龙,杨忠岐,魏建荣,等.栗山天牛研究进展[J].中国森林病虫, 2010,29(3):12-17
[3] 杨忠歧.利用天敌昆虫控制我国重大林木害虫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防治, 2004,20(4):221-227
[4] 张执中. 森林昆虫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5] 赫传杰,牟智慧,杨金铭,等.栗山天牛发生与林分因子的关系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08,27(5):11-12
[6] 谢振东,张绪成,张佩勇,等.栗山天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吉林林业科技, 1999,41(4):1-3
[7] 孙家礼,孙光冀,董小宁,等.栗山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及生物防治技术[J].辽宁林业科技, 2010(4):5-7, 11
[8] 彭龙慧,许永青,唐艳龙,等.林分因子与萧氏松茎象危害程度的关系[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9,29(5):746-750
[9] 陈华盛,马茂林,张国林,等.林分结构与松毛虫种群动态相关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 1995,8(专刊):78-81
[10] 丛秀玉.油松林下植物与松毛虫危害程度相关性的研究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1998
[11] 张忠和,谢开力,曹葵光,等.华山松木蠹象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研究[J].林业科学, 1999,35(3):71-75
[12] 张孝羲.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
[13] 贾乃光.数理统计[M].2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14] 孙儒泳.动物生态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