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明庥. 林木遗传育种学[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200-225
[2] 齐 明. 我国杉木无性系选育的成就、问题和对策[J]. 世界林业研究, 2007, 20(6): 50-55
[3] 马祥庆, 刘爱琴, 黄宝龙, 等. 氮素高效基因型杉木无性系的选择研究[J]. 林业科学, 2002, 38(6): 53-57
[4] 梁 霞, 刘爱琴, 马祥庆, 等. 磷胁迫对不同杉木无性系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05, 29(1): 54-59
[5] 梁 霞, 刘爱琴, 马祥庆, 等. 不同杉木无性系磷素特性的比较[J]. 植物生态学报, 2006, 30(6): 1005-1011
[6] 余常兵, 陈 防, 万开元. 杨树人工林营养及施肥研究进展[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4, 19(3): 67-71
[7] 薛 丹, 陈金林,于 彬, 等. 杨树苗木配方施肥试验[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9, 33(5): 37-40
[8] 周志春,谢钰容,金国庆, 等. 马尾松种源对磷肥的遗传反应及根际土壤营养差异[J]. 林业科学, 2003, 39(6): 62-67
[9] 齐 明. 林木遗传育种中试验统计法新进展[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9: 32-37
[10] 齐 明, 何贵平, 李恭学, 等. 杉木不同水平试验林的遗传参数估算和高世代育种的亲本评选[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1, 39(5): 4-8
[11] 叶培忠,陈岳武,陈世彬,等. 杉木遗传型环境互作和遗传稳定性研究: I. 杉木遗传型地点年份的分析[J].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学报, 1980(3): 35-46
[12] 张贵云, 胡 蕖. 杉木无性系与环境的交互效应及其稳定性研究[J]. 贵州林业科技, 2006, 34(2): 9-14
[13] 饶显生, 程书建, 刘化桐, 等. 杉木无性系苗期选择可靠性分析[J].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2, 22(1): 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