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凯莱斯台舍, 张敦伦.刺槐[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235-248.
[2] 王玉, 顾俊涛, 习洋, 等.中国刺槐次生种源生长变异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1, 34(2):27-33.
[3] 朱延林.刺槐速生优质工业用材新无性系选育[J]. 河南林业科技, 1997, 17( 1): 13-16.
[4] 张敦伦, 张振芳, 李善文.刺槐无性系材性遗传变异及其建筑材无性系选择研究[J]. 山东林业科技, 2001(1): 1-7.
[5] Redei K, Osvath-Buitas Z, Balla I. Clonal approaches to growing black locust (Robinia pseudoacacia) in Hungary[J].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Foresters of Great Britain, 2002, 75:547-552.
[6] 王安亭, 王燕军, 唐秀军, 等.刺槐无性系营养钵插根育苗试验研究[J].河南林业科技, 1999, 19(3):15-17.
[7] 吴全宇, 郑宝昌, 张瑞军.刺槐优良无性系菏刺1号的选择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 1999(1): 7-1.
[8] 兰再平, 马可, 张怀龙, 等.窄冠刺槐无性系的选育[J].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4):520-523.
[9] 董丽芬, 邢世海, 张宗勤.四倍体刺槐优良无性系间组织培养比较[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3, 18(4):41-43.
[10] 王小玲, 高柱, 赵忠, 等.四倍体刺槐扦插繁殖技术[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2, 40(10):10-15.
[11] 庹祖权, 陈万章, 岳金平, 等.刺槐优良无性系根插繁殖试验[J]. 江苏林业科技, 2003, 30(5):7-9.
[12] 董健, 田志和刺槐细根段催芽育苗技术的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 1998(5):15-20.
[13] 盖钧镒.试验统计与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120-127.
[14] 邓振伟, 于萍, 陈玲, 等. SPSS软件在正交试验设计、结果分析中的应用[J].电脑学习, 2009(5):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