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潘广.华北燕辽地区侏罗纪柔荑花序植物[J].辽宁地质, 1993(4):354, 376.
[2] 孙湘君, 吴玉书.根据孢粉推论禄丰腊玛古猿生活时期的自然环境[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80, 18(3):247-255.
[3] 苏民.云南发现榛子化石[J].植物杂志, 1982(2):10.
[4] 张宇和, 柳鎏, 梁维坚, 等.中国果树志·板栗榛子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200.
[5] 赵征.诗经[M].北京:线装书局, 2013:129.
[6] 无名氏.山海经[M].王海燕译.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9.
[7] 卢多逊, 李昉.开宝本草(辑复本)[M].尚志钧辑校.合肥: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8] 赵征.诗经[M].北京:线装书局, 2013:153.
[9] 繆啟愉.齐民要术校译[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295-296.
[10] 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亨部·第6册·果部卷之三[M].出版地、出版社不祥, 1621.
[11] 王象晋.群芳谱诠释(增补订正)[M].伊钦恒诠释.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5: 117.
[12] 张宇和, 柳鎏, 梁维坚, 等.中国果树志·板栗榛子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205-211.
[13] 霍洪亮, 马庆华, 李京璟, 等.中国榛属植物种质资源分布格局及其适生区气候评价[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6, 17(5):801-808.
[14] 马庆华, 霍宏亮, 陈新, 等.川榛遗传资源分类、分布及其研究利用现状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4, 15(6):1223-1231.
[15] 王陆军, 赵天田, 马庆华, 等.中国特有种川榛的地理分布格局与气候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7, 26(1):77-83. doi: 10.3969/j.issn.1674-7895.2017.01.10
[16] 梁维坚.中国果树科学与实践·榛[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6-7.
[17] 许万英, 姚振枝.欧洲榛子引种的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 1981(3):2-8.
[18] 王明启, 彭立新, 吴榜华, 等.榛属种质资源性状描述系统研究[J].林业科学, 1999, 35(6):52-57. doi: 10.3321/j.issn:1001-7488.1999.06.007
[19] 解明, 郑金利.平欧杂种榛资源评价平估系统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 2009(2):16-18. doi: 10.3969/j.issn.1001-1714.2009.02.006
[20] 李作轩, 周传生, 董文轩, 等.榛种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4886-2010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榛属[S].
[22] 李京璟, 马庆华, 陈新, 等.平榛种质资源坚果农艺性状鉴定与评价研究[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6, 17(3):483-490.
[23] 李京璟, 梁丽松, 王贵禧, 等.平榛种质资源坚果主要数量性状评价与分级研究[J].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6, 29(3):96-102. doi: 10.3969/j.issn.1009-0568.2016.03.017
[24] 王陆军, 赵天田, 马庆华, 等.大别山野生川榛坚果主要性状分析及评价[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7, 18(4):629-637.
[25] 张罡, 崔建国, 邸霜, 等.不同品种杂交榛果实表型性状的变异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0, 25(6):75-78.
[26] 艾吉尔·阿不拉, 马庆华, 王贵禧, 等.仁用加工型平欧杂种榛品种(系)的坚果经济性状[J].林业科学, 2013, 49(7):175-182.
[27] 彭立新、王明启.榛属种质亲缘关系的探讨-花粉形态分析[J].吉林林学院学报, 1995, 11(1):21-25.
[28] 李京璟, 张日清, 马庆华, 等.榛属植物花粉形态扫描电镜观察[J].电子显微学报, 2017, 36(4):404-413. doi: 10.3969/j.issn.1000-6281.2017.04.014
[29] 郭媛媛, 邢世岩, 马颖敏, 等. 15种榛子种质和染色体核型分析[J].园艺学报, 2009, 36(1):27-32. doi: 10.3321/j.issn:0513-353X.2009.01.005
[30] 霍宏亮.中国榛属植物分布及杂交亲和性研究[D].长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4.
[31] 李秀霞, 杨永年, 马军亭.平欧杂种榛坚果与柔荑花序的相关性[J].林业科学, 2009, 45(1):62-66. doi: 10.3321/j.issn:1001-7488.2009.01.012
[32] 宗建伟.中国三个主要榛种居群遗传多样性及榛属植物种间亲缘关系研究[D].北京: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1996: 46-58.
[33] 梁维坚.关于川榛分类地位的商榷及新变种[J].植物研究, 1988, 8(4):115-119.
[34] Zong Jian-wei, Zhao Tian-tian, Ma Qing-hua, et al. Assessment of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of Corylus mandshurica in China Using SSR Markers[J]. PLos One, 2015, 10(9):1-12.
[35] 王艳梅, 苏淑钗, 翟明普, 等.中国榛属植物遗传关系的SSR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8, 36(11):48-51. doi: 10.3969/j.issn.1000-5382.2008.11.018
[36] 马庆华, 陈新, 赵天田, 等.应用FISH-AFLP技术分析平欧杂种榛主栽品种的遗传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 2013, 46(23):5003-5011.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23.017
[37] 马庆华, 李京璟, 赵天田, 等.基于EST-SSR标记的平欧杂种榛品种鉴定[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7, 18(5):952-959.
[38]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Y/T 2205-2013平欧杂种榛栽培技术规程[S].